帳號:
密碼:
CTIMES / 醫療電子
科技
典故
微軟的崛起

微軟於1975年,由比爾蓋茲和好友保羅艾倫共同成立,1981年,比爾蓋茲完成的MS-DOS 第一版與IBM生產的第一部個人電腦同步推出,藉由MS-DOS的成功,微軟陸續推出了很多廣受歡迎的軟體,除了注重產品間的相容性,也在軟體開發上重視長期目標的策略, 這就是微軟能持續保有市場的原因。
打造醫材產業鏈正向循環 (2017.04.05)
醫材成功的關鍵在於產品、法規、通路,廠商宜擺脫傳統的製造或代工供應鏈思考,深度了解醫療產業實際需求導向,才能夠清楚自我的優勢和確立定位,進而有效開拓市場
復健機器人平台感測更活力 (2017.03.15)
隨著全球趨於高齡化,老年人口比例與老年疾病逐年上升,導致醫療人力將不敷使用。智能感測技術搭配智慧化機器人復健醫療設備將有機會替代人力,滿足高齡化社會的復健需求
塑膠圓形醫療連接器選擇指南 (2017.02.20)
MediSpec醫療塑膠圓形 (MPC) 連接器和電纜元件可滿足嚴格的產業標準要求,成本遠遠低於機器加工接觸系統(machined-contact system)和客製化圓形連接器,並提供出色的性能。
用有限資源 開啟智慧城市新思維 (2017.02.17)
智慧城市已成為全球重要趨勢,除了資源集中的大型城市外,台灣的中小型城市如新竹、台東、馬祖、屏東、嘉義等,都依據本身竟與文化特色,突破資源限制,打造出最適化的智慧城市架構
拓展醫療領域之新興應用 (2017.01.16)
在穿戴式裝置混亂的競爭態勢下,健康醫療相關功能被視為能提升附加價值進而提高產品售價的重要方向。
睡眠姿勢之分析系統 (2016.12.27)
本設計以盛群的HT66F70A為整體控制核心,搭配功能完善的人機介面,並集合三個三軸加速感測器,依照感測器所獲得的數值自動統計,進而透過人機介面即時顯示睡眠的姿勢
大數據創新健康照護思維 (2016.12.20)
醫療產業的數據應用,首先必須確立欲提供何種有價值的資訊給使用者。
應用面擴及智能生活 盛群加速發展M0+產品線 (2016.10.21)
每年的MCU發表,都是盛群半導體的年度重頭戲。今年盛群也以智能生活之相關控制及通訊應用為應用主軸。且繼2015年推出ARM Cortex M0+的32位元Flash MCU,展現出效能、功耗、價格之最佳組合之後
NEC開發全新適用於無菌環境的AR輸入穿戴式介面 (2016.10.12)
NEC開發全新的AR(擴增實境)輸入穿戴式介面「ARmKeypad Air」,該介面是透過智慧眼鏡以進行操作的新型使用者介面(UI),可直接將操作者的手臂化為虛擬鍵盤,不需實際接觸即可操作
穿戴式裝置應用再進化 (2016.10.04)
穿戴式裝置應用多元且廣泛,又橫跨多種產業可供利用,倘若未來再增加一些特殊功能,其應用層面將可再擴張。
穿戴「運動」風潮正夯 (2016.10.03)
穿戴式應用的市場狀況不如預期,所以,回歸消費者需求,從應用面切入,才是穿戴式裝置發展的關鍵。
行動醫療的穿戴新體驗 (2016.09.26)
智慧行動裝置與生活關聯越來越高,增大對行動醫療需求。因應小型化、智慧化,需提升產品效能以滿足單一裝置多工需求,低耗能則可延長續航力而提升使用者使用上的便利性
CDNLIVE 2016會後報導 (2016.09.20)
盛夏八月,一年一度的CDNLIVE假新竹的國賓大飯店盛大舉行,今年的與會人數逼近800大關,再次打破了歷年的記錄。
[解密科技寶藏]智能化醫療服務 實現真正零距離的醫療願景 (2016.06.16)
【解密科技寶藏/創新科技專案】 醫療與智能,到底能不能進一步的結合?這是許多人都在探討的問題。傳統的醫療器材,既龐大、又笨重、且昂貴,通常都是在大型醫院或醫療診所中,才有機會見到
切入智慧照護應用 可從合作角度找到服務「痛點」 (2016.05.22)
進一步觀察智慧家庭的使用情境,不難發現,像是居家照護、安全監控、家電與環境舒適度的控制等,都可歸類在智慧家庭的範疇。 迪英佳科技創辦人暨執行長羅棨鐘博士指出
工業成像的CCD及CMOS技術之對比 (2016.04.21)
在工業應用中成像系統的廣泛採用持續擴展,不僅由新的影像感測器技術和產品的開發所推動,還由支援平臺的進步所推動,如電腦功率和高速數據介面。今天,成像系統的使用在各種領域很常見,如配線檢查、交通監測/執法、監控和醫療及科學成像,由於影像感測器技術的進步,使成像性能、讀取速度和解析度提高
由下而上打造最適化智慧醫療架構 (2016.04.11)
近年來全球的少子化、老年化情況日益嚴重,尤其是台灣,已有數年位居全球出生率最低的國家,當老人人口數快速攀升,未來的醫療人力將會開始不足,因此如何以有限人力達到高品質照護,將是國家和醫療院所必須面對的嚴肅課題
擺脫硬體思維 (2016.03.29)
台灣過去以硬體為主,不過包括醫療在內的各類智慧應用,都必須從軟體角度思考,方能設計出貼合使用需求的設備。
睡眠呼吸中止症之簡易型預測系統 (2016.03.03)
高便利性、低價位和簡易實用的睡眠呼吸中止症的預警器有其必要及急迫性,本研究以期讓需求者能夠快速檢測出異狀,對睡眠呼吸中止的現象加以預警。
物聯網促動智慧健康服務升級 (2016.02.17)
智慧健康技術產業發展趨於資訊化、智慧化及客製化,透過多樣技術的整合及應用,開發提升利基產品及服務,探討物聯網在健康、醫療、照護領域如何達到具體的成效。

  十大熱門新聞
1 為生醫新創提升商用價值 國家新創獎Demo Day助攻募資逾50億
2 智慧無線聽診器採用Nordic nPM1300提升電池性能
3 Wellell 雃博選用 Anritsu 安立知無線傳輸測試平台, 確保醫療設備品質穩定

AD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5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地址:台北市中山北路三段29號11樓 / 電話 (02)2585-5526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