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你的資通訊產品在2050全球淨零路徑上嗎? (2022.08.15) |
|
淨零碳排對於資通訊產品為出口主力的台灣,是逃不掉的挑戰。綜觀國際資通訊大廠因應碳管制的各項措施,本文歸納說明可相互搭配的五種綠化策略。... |
. |
看木馬程式如何潛入程式碼中? (2022.08.11) |
|
研究如何利用定向格式化字元將後門隱藏在程式碼與註解中,使程式碼被惡意編碼,而編輯器對這些程式碼的邏輯判斷解釋與人工審查程式碼的解讀方式不同。... |
. |
氛圍燈:汽車大放異彩的新元素 (2022.08.09) |
|
LED技術使氛圍燈成為新的鍍鉻元素,讓車輛大放異彩。然而,新的技術發展也給設計人員帶來了新的挑戰。... |
. |
非銅金屬半鑲嵌製程 實現窄間距雙層結構互連 (2022.08.05) |
|
imec展示全球首次實驗示範採用18nm導線間距的雙金屬層半鑲嵌模組,強調窄間距自對準通孔的重要性,同時分析並公開該模組的關鍵性能參數,包含通孔與導線的電阻與可靠度... |
. |
NanoEdge AI實際範例:風扇堵塞偵測 (2022.08.02) |
|
本文介紹如何使用NanoEdge AI Studio快速部署AI應用。本應用的目的是透過馬達控制板的不同電流訊號,藉由機器學習演算法來偵測風扇濾網的堵塞百分比。... |
. |
以電力品質解決方案協助企業用電無虞 (2022.07.31) |
|
工業、製造業需要更安全、穩定的自動化解決方案,本文以今年三月興達電廠人為因素的斷電事件進行研究,從電力異常事件來探討電力品質解決方案如何協助企業用電無虞... |
. |
關於台積電的2奈米製程,我們該注意什麼? (2022.07.29) |
|
台積在6月底正式宣布了他們的2nm技術藍圖,有什麼重要性?又會帶出哪些半導體製造技術的風向球?本文就從技術演進,以及市場競爭與成本的角度來切入分析。... |
. |
Qi 1.3標準東風起 無線充電安全更升級 (2022.07.28) |
|
為了確保高品質無線充電功率發射器的安全,WPC發佈了Qi 1.3標準。
新規範支援高安全性晶片認證設備,這將有助於創造新的應用需求。
大多數主流智慧手機製造商,都已經採用WPC的Qi無線充電標準... |
. |
以設計師為中心的除錯解決方案可縮短驗證時間 (2022.07.28) |
|
「設計錯誤」常被認為是造成 ASIC 和 FPGA 重新設計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在這些錯誤當中,有許多類型都可以很容易由「以設計師為中心」的解決方案所捕捉,修正或除錯,進而縮短驗證時間... |
. |
數位增強型類比電源的創新與應用 (2022.07.27) |
|
數位電源近年一直發展蓬勃,除了為工程師提供更多創新解決方案外,也在開發工具上的進化更上一層樓。當中衍生出功能強大的軟硬體相關開發工具,大幅縮短了電路開發所需的時間與成本,令工程師有更大動力及更簡易的方式來使用數位電源方案,進而實現高整合度及智能化的電源設計目標... |
. |
節能降耗勢在必行 寬能隙半導體發展加速 (2022.07.27) |
|
寬能隙半導體擁有許多優勢,其節能效果非常出色。
碳化矽和氮化鎵兩種技術各有特點,各自的應用情境也有所不同。
寬能隙技術已經催生出一系列相關應用,協助達成碳中和的企業目標... |
. |
建立整合式技術堆疊 AI 驅動測試自動化 (2022.07.27) |
|
企業領導者經常採購應用軟體,期盼只要將自己的應用連接到現有系統,就能獲得想要的結果,結果卻發現,這不是有效實現業務目標的方法。更好的作法是,設定明確目標、推動全公司協作,然後根據企業的特定需求,選擇合適的工具... |
. |
WPC Qi 無線充電標準入門介紹與測試 (2022.07.27) |
|
隨著人們對於便利性的需求提升,採用無線充電技術的產品如雨後春筍般地出現。無線充電技術使電子產品不但打破了傳統線路上的限制,更實現「隨放即充」的理想。... |
. |
讓電器與連網裝置的高壓電路設計更加安全 (2022.07.26) |
|
最新公佈的標準,對交流/直流電源的隔離電壓、沿面距離、間隙距離和漏電流進行了嚴格的規範。如此一來,期望設計出能滿足多項要求、且小型、高效的電源電路就變得有些困難... |
. |
功率半導體元件的主流爭霸戰 (2022.07.26) |
|
多年來,功率半導體以矽為基礎,但碳化矽(SiC)、氮化鎵(GaN)等第三類半導體材料出現,讓功率半導體元件的應用更為多元。... |
. |
刀具監測連網無遠弗屆 支援智慧工廠增效加值 (2022.07.26) |
|
對於有意打造智慧工廠,利用廠內生產數據來增效減碳的加工業者而言,也紛紛針對耗材用量最大的刀具進行監測,除了可用來預診其壽命,以免損及生產效率和品質...... |
. |
以5G技術全面驅動智慧工廠 (2022.07.25) |
|
2035年由5G所帶動的工業物聯網相關產值將逾5.2兆美元,其中,製造業產值達3兆3,640億美元。另一方面,隨著5G技術的需求大增,帶動晶片、模組、系統整合、電信設備、電信服務等領域百花齊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