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充電知多少-- 電動車社區充電趨勢與法規 (2025.05.09) 全球電動車滲透率快速提升,充電基礎設施的建置正逐漸從公共領域延伸至私領域,特別是在集合式住宅的充電需求正快速成長,並帶動相關法規與標準的持續演進。如何在既有電力配置下,兼顧用電安全、系統擴充性與居住品質,成為目前業界面臨的重要課題 |
 |
推進負碳經濟 碳捕捉與封存技術 (2025.05.07) 發展碳捕捉與封存(CCS)等負排放技術,才能補償無法減排或後期累積的排放量。到2050年,全球CO2減排量約有15%需要依賴CCS實現。在此背景下,CCS技術已成為重工業和能源業脫碳的關鍵工具 |
 |
xPU能效進化論 每瓦特算力成為AI時代新價值 (2025.05.07) 半導體產業必須重新定義「效能」:不再僅以每秒浮點運算次數(FLOPS)比較,而以每瓦特浮點運算(FLOPS/W)為核心指標。本文將從製程微縮、先進封裝、架構革新三個維度,深入剖析xPU的節能技術路線 |
 |
生成式AI當道 GPU算力爭霸方興未艾 (2025.05.07) 生成式AI驅動的模型規模與複雜度急遽上升,正迫使晶片架構以遠超摩爾定律的速度進化。在這場硬體競賽中,NVIDIA、AMD、Google等科技巨頭紛紛推出「算力核彈級」晶片,並在效能、功耗與生態系三大戰場上展開正面交鋒 |
 |
氫能技術下一步棋 (2025.05.07) 隨著國際對氫能的關注升高,全球已進入加速能源布局階段,台灣若能善用自身優勢,串聯產學研能量,積極參與國際合作,那麼氫能技術的下一步棋,不僅是能源的革新,更是產業轉型的重要契機 |
 |
碳有價化挑戰為機遇 (2025.05.07) 即使面臨美國總統川普二次上台後,再度退出巴黎氣候協定,並提出對等關稅等一系列政策,衝擊全球經濟貿易活動與淨零碳排進度。但目前台灣產官方仍宣稱將持續導入AI技術推動深度節能政策,並銜接ESG、智慧製造 |
 |
智慧永續管理平台的發展趨勢 (2025.05.07) 現代的ESG或永續管理平台,已不再是僅僅用於數據收集和報告生成的簡單工具。它們是綜合性的管理系統,幫助企業系統性地整理、追蹤、管理、衡量並報告其在環境、社會和治理方面的表現數據 |
 |
Swippitt 推「烤麵包機」造型手機換電站 2秒完成電池更換 (2025.05.06) 美國新創公司 Swippitt 發表了一款創新的手機充電解決方案—Swippitt Instant Power System(IPS)。這款外形酷似烤麵包機的裝置,能在短短 2 秒內自動更換手機外接電池,為用戶提供即時的電力補充,徹底改變傳統的充電方式 |
 |
韓國開發超音波無線充電技術 有望應用於穿戴與植入式裝置 (2025.05.06) 韓國科學技術研究院(KIST)的科學家們近日成功開發出一種具備生物相容性的超音波接收器,即使彎曲也能維持其效能。這項技術克服了現有無線電力傳輸方法的諸多限制,並提升了生物相容性,預計將廣泛應用於下一代的穿戴式和植入式電子設備 |
 |
擴展AI叢集的關鍵挑戰 (2025.05.05) 擁有資料中心的企業,進行AI部署只是時間問題。本文將探討擴展AI叢集的關鍵挑戰,並揭示為何 「網路是新的瓶頸」。 |
 |
瑞典企業打造首座工業級綠色鋼鐵廠 減少碳排放量達95% (2025.05.02) 瑞典新創企業Stegra(前身為H2 Green Steel)正在北部城市博登(Boden)建設全球首座工業級綠色鋼鐵廠,預計於2026年開始生產,初期年產能為250萬公噸,目標在2030年達到500萬公噸 |
 |
TotalEnergies 將在法國為意法半導體供應15 年期1.5 TWh潔淨電力 (2025.05.02) TotalEnergies 與全球半導體領導廠商意法半導體(STMicroelectronics,ST)簽署一項實體電力採購協議,為意法半導體位於法國的生產基地供應潔淨電力,總供電量達到1.5 TWh。這份 15 年期合約自 2025 年 1 月起生效 |
 |
本田次世代燃料電池模組技術 預計2027年量產 (2025.04.30) 本田汽車(Honda Motor Co.)日前展示了其次世代燃料電池模組,額定輸出功率達到150千瓦,相較於現行與通用汽車共同開發的模組,在功率上有所提升。這款預計於2027年量產的模組 |
 |
人工智慧常態化呼聲漸高:專家籲冷靜看待技術發展與應用落差 (2025.04.29) 根據MIT Technology Review的報導,普林斯頓大學兩位人工智慧研究員在一篇論文中,呼籲社會大眾應以更冷靜、務實的態度看待AI技術,將其視為一種「正常的科技」,而非具有超乎尋常能力的獨立實體 |
 |
ROHM推出高功率密度新型SiC模組 助力車載充電器OBC實現小型化 (2025.04.28) 半導體製造商ROHM(總公司:日本京都市)推出4in1及6in1結構的SiC塑封型模組「HSDIP20」。該系列產品非常適用於xEV(電動車)車載充電器(以下簡稱 OBC)的PFC*1和LLC*2轉換器等應用 |
 |
看好以哈停火重建商機 大同高層迎接以色列國會訪團 (2025.04.25) 迎接現今全球用電需求節節攀升,電力設備與能源轉型的投資不容忽視。由以色列國會友台小組主席杜伯斯基(Boaz Toporovsky)率領的國會議員訪問團,與外交部駐台拉維夫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代表李雅萍 |
 |
台美聯手推進地熱開發 台灣海大與德州大學啟動能源合作 (2025.04.24) 台灣在綠色能源轉型的道路上再添國際助力。國立台灣海洋大學與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日前簽署合作備忘錄(MOU),正式啟動地熱能源研究合作,攜手加速北台灣地熱資源開發 |
 |
科技助力聖母峰攀爬 無人機為雪巴嚮導開創安全新紀元 (2025.04.23) 根據CNN的報導,尼泊爾新創公司Airlift Technology正利用無人機技術,為長期以來在高海拔地區辛勤工作的雪巴嚮導帶來變革。傳統上,雪巴人需耗費數小時在昆布冰川等危險地帶運送登山所需的梯子、繩索和氧氣瓶等重要物資,過程中風險極高 |
 |
台灣技術獲國際大獎肯定! 電動大客車智慧充電管理系統榮獲2025愛迪生獎銀牌 (2025.04.17) 台灣智慧充電技術再度站上國際舞台!新動智能股份有限公司(新動智能)攜手工業技術研究院、充電樁業者起而行(eTreego)憑藉「電動大客車智慧充電管理系統」拿下2025年愛迪生獎(Edison Awards)銀牌,成為全球新能源產業的焦點 |
 |
AI晶片電壓跌破1V! 電源設計必須應對『低壓高流』時代 (2025.04.14) 隨著人工智慧(AI)技術的快速發展,生成式AI、深度學習和高效能運算(HPC)的需求激增,AI伺服器的電力需求也隨之大幅提升。特別是AI處理器(如GPU、TPU等)對供電的要求越來越嚴格,不僅需要超低電壓(0.6-1.5V),還必須提供大電流(數百至上千安培),同時確保高暫態響應和低紋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