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鴻海研究院ModeSeq奪CVPR自駕競賽冠軍 多模態AI預測技術先進 (2025.07.10) 鴻海科技集團旗下鴻海研究院與香港城市大學合作開發的多模態軌跡預測模型ModeSeq,在全球電腦視覺頂級會議CVPR 2025中嶄露頭角,並以升級版Parallel ModeSeq勇奪CVPR WAD Workshop舉辦的Waymo Open Dataset自動駕駛互動預測競賽冠軍,擊敗多所國際頂尖研究機構,彰顯鴻海在自駕AI領域的全球領導力 |
 |
研究:學者揭露電腦視覺如何成為監控幫兇 (2025.06.30) 根據《nature》網站的報導,一項由多位學者主導的研究揭示了AI電腦視覺與大規模監控之間的緊密關係。這項研究挑戰了主流觀點,指出監控並非僅由少數不法實體推動,而是已經滲透並常態化於整個電腦視覺領域 |
 |
英特爾實驗室推出AI擴散模型 從文字提示產生360度影像 (2023.06.27) 英特爾實驗室與Blockade Labs合作推出Latent Diffusion Model for 3D(LDM3D),這是一款新穎的擴散模型,使用生成式AI創造栩栩如生的3D視覺內容。LDM3D是業界首款使用擴散過程產生深度圖的模型,建立可360度觀看的生動、沉浸式3D影像 |
 |
Google MediaPipe快速上手 ─ 浮空手勢也能用來當作簡報播放器 (2023.05.29) 本文簡單幫大家認識MediaPipe及其手部追蹤、手部特徵點提取及手勢辨識的原理,最後再用一個浮空手勢辨識來控制PowerPoint簡報播放的實例。 |
 |
NVIDIA以其人工智慧研究論文 榮獲NeurIPS獎項 (2022.11.30) NVIDIA Research 的兩篇論文,一篇關於探索基於擴散的生成式人工智慧 (AI) 模型,另一篇則是關於訓練通用式 AI 代理,因其對 AI 和機器學習領域的貢獻而榮獲 NeurIPS 2022 獎項 |
 |
NVIDIA展示3D MoMa技術 利用AI與GPU產出物件即興創作 (2022.06.22) 即興創作是爵士樂的特點,而NVIDIA透過人工智慧(AI)研究成果向爵士樂致敬,繪圖創作者有朝一日將能夠在即興演奏時,利用演奏期間所創作出的3D物件進行即興創作。
建築師、設計師、概念藝術家與遊戲開發者透過這項稱為NVIDIA 3D MoMa的工具,可以迅速將物件匯入繪圖引擎,並進行處理、調整比例、變更材質或嘗試不同的光線效果 |
 |
促進AI人才培養 聯發科參與2020 CVPR臺灣分享會 (2020.07.02) 為了促進新世代AI人才培養,聯發科技今日參與「聯發科技-臺大創新研究中心」協辦「2020 CVPR 臺灣分享會」,邀請本年度入選的論文作者進行分享,席間聚集了臺灣AI相關之產學頂尖人才於一堂,共同切磋 |
 |
Appier延攬台大林守德博士 擔任首席機器學習科學家 (2020.03.04) 台灣人工智慧(AI)新創公司沛星互動科技(Appier)今日宣布延攬國立台灣大學資訊工程學系林守德教授擔任首席機器學習科學家(Chief Machine Learning Scientist)。憑藉他在機器學習領域長達20年的資歷與豐富的產學研實務經驗,Appier將開拓在AI領域的創新應用,強化並擴展當前的產品組合,讓AI技術接軌市場需求並加速應用落地 |
 |
科技部2019 AI創新研究中心成果展登場 發表78件計畫實績 (2019.11.14) 為展現投入AI創新研究成果,並深化與國際AI頂尖研究機構之合作夥伴關係,科技部於今(14)、明(15)兩日於國立交通大學賢齊館舉辦「2019 AI創新研究中心國際研討會暨成果展」 |
 |
透過AI人工智慧 讓無線訊號穿牆分析人體動作 (2018.06.19) AI人工智慧教導Wi-Fi裝置如何估測人體姿勢為何,甚至還有穿牆透視的功能,此一成果來自MIT Computer Science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Laboratory (CSAIL)的科學家,未來有望應用於醫療領域,監控慢性疾病的演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