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CTIMES / 王岫晨
科技
典故
微软的崛起

微软于1975年,由比尔盖兹和好友保罗艾伦共同成立,1981年,比尔盖兹完成的MS-DOS 第一版与IBM生产的第一部个人计算机同步推出,藉由MS-DOS的成功,微软陆续推出了很多广受欢迎的软件,除了注重产品间的兼容性,也在软件开发上重视长期目标的策略, 这就是微软能持续保有市场的原因。
大阪市立大学研发简化量子纠缠鸨计算公式 助量子物理研究进入新阶段 (2025.07.03)
大阪市立大学(现为大阪公立大学)物理学研究团队於2025年1月在《Physical Review B》期刊发表一项创新性成果:针对强关联电子系统设计出一套全新的简化量子纠缠鸨(entanglement entropy)计算公式,有效提升复杂量子系统的模拟效率与理解深度
欧盟发布《Quantum Europe Strategy》 目标2030年成全球量子科技领航者 (2025.07.03)
欧盟正式通过其首个整体量子科技战略《Quantum Europe Strategy》,目标在2030年前使欧洲跃升为全球量子技术的领导者。此举不仅回应欧盟数位自主需求,也力图将科学成果转化为具战略价值的工业应用
ADI推动OpenGMSL联盟 引领汽车产业影像连接新标准 (2025.07.03)
ADI宣布成立 OpenGMSL 联盟(OpenGMSL Association, OGA),将其长期以来的专有技术 GMSL(Gigabit Multimedia Serial Link)转型为全球开放标准。此举不仅展现 ADI 强化汽车产业生态系的承诺,也为自驾技术、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AS)及车载资讯娱乐系统的创新开启全新篇章
Neuralink脑机接囗技术突破 瘫痪患者用意念控制游戏 (2025.07.02)
由伊隆·马斯克(Elon Musk)创办的Neuralink公司,在脑机接囗(Brain-Computer Interface, BCI)技术领域取得了里程碑式的进展。该公司开发的N1植入物已成功应用於人体试验,使瘫痪患者能够通过「意念」控制电脑游标,进行下棋、玩游戏等操作
DDR4现货价格短短两周??涨100% 背後原因曝光 (2025.07.01)
根据资料显示,DDR4记忆体现货价格在6月中以来急速攀升,相较不到半个月时间价格翻了一倍。其中,主流8Gb及16Gb DDR4 3200MT/s模组现货价从约?4-5美元,攀升至?8-10美元,甚至出现部分高达?150%的涨幅
欧盟整合量子资源 设立「Scale?Up Europe Fund」引领技术自主 (2025.07.01)
欧盟正式宣布一项战略性科技计画,主要目的在整合量子运算资金与专业力量,并在未来七年预算内设立「Scale?Up Europe Fund」。此基金为公私合营形式,目标协助欧洲的 AI、量子与半导体初创企业迅速扩张,以提升产业竞争力与技术自主地位
经济压力与AI重塑 科技大厂裁员风背後主因一次看透透 (2025.06.30)
根据最新统计,2025 年迄今全球科技业已裁减超过 100,000 名员工,其中 Intel 预计裁员 21,000+,占员工总数约 20%;Microsoft 削减超过 6,500 名员工,集中在 Xbox、云端与销售部门;Meta 执行约 5% 的人力精简,大约 4,000 名;其他如 Google、Amazon、HP、Workday 等科技业者亦同步裁减,影响数千至万人不等
专家示警AI基础建设资金「过度乐观」 泡沫风险浮现 (2025.06.30)
近日,投资巨擘 Oaktree Capital Management 联合执行长 Armen?Panossian 於公开访谈中发出警讯,指出市场对 AI 相关基础设施(如资料中心与云端地产)的热情已「过度乐观」。他认为,在当前资金大幅涌入但实体现金流尚未跟上的情势下,部分专案估值已经严重脱离基本面,可能成为下一波资产价格泡沫的高风险区域
CPO引领高速运算新时代 从设计到测试打造电光融合关键实力 (2025.06.27)
从矽光子晶片、混合封装到系统布署,光电整合仍面临多重挑战。本次《共同封装光学应用与挑战》研讨会聚焦於共同封装光学元件(CPO)技术,深入解析高频光电讯号、封装架构与系统验证三大关键
巨额投入vs零碎收益 AI投资的两极现象 (2025.06.27)
美国科技巨头Alphabet、Amazon、Meta、Microsoft在 AI 基建上的资本支出(CapEx)激增,总额达近 950 亿美元,并计画未来再投入 750 亿美元 以上。这股投资狂潮并未因经济不确定或短期财报考量而减缓,反而不断加速
英特尔重组启动全球裁员 汽车晶片业务将全面关闭 (2025.06.27)
晶片大厂英特尔(Intel)近日启动新一波大规模重整行动,宣布将裁撤旗下汽车晶片事业部门,并同步启动全球性裁员计画,预估影响人数可达1万至2万人,约占全球员工总数的15%至20%
研究:亚太与日本企业环境平均部署66种AI程式 约10%为高风险 (2025.06.27)
随着生成式AI(Generative AI, GenAI)技术的迅速普及,企业面临的资安挑战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扩大。根据Palo Alto Networks最新发布的《2025生成式AI现况报告》,2024年全球企业中与GenAI相关的网路流量激增高达890%,显示AI应用正以爆炸性的速度渗透各行各业
大阪市立大学简化量子纠缠计算 推动量子材料与高能物理解析 (2025.06.23)
大阪市立大学物理学院研究团队由西川裕规讲师与吉冈智纪博士率领於 2025 年初在《Physical Review B》发表论文,创制出一套全新简化量子纠缠鸨(entanglement entropy)的计算公式,专注於“强关联电子系统”中的局部纠缠现象,为理解量子材料与高能物理结构提供更高效的理论工具
教宗良十四世示警 AI或可威胁人性、正义与劳动 (2025.06.23)
教宗良十四世在近期演说中,指出人工智慧(AI)正在构成对“人类尊严、正义与劳动权”的重大挑战,呼吁全球加速制定 AI 伦理与监管机制。 他表示:“面对另一场工业革命AI 革命,教会必须运用其悠久的社会教义,迅速回应这场技术冲击”
AI辅助深度脑刺激与穿戴装置 助帕金森乐团指挥重返舞台 (2025.06.23)
克里夫兰诊所近期发表一则令人振奋的医疗突破,讲述一位年逾 70 岁的社区交响乐团指挥 Rand Laycock 如何透过 AI 技术与智慧医疗装置成功缓和帕金森症症状,重拾音乐舞台
Tesla於德州展开Robotaxi试营运 面临全球竞争激烈挑战 (2025.06.19)
Tesla 正在选定其德州总部所在地 Austin 作为全球首个 Robotaxi 试营运基地,计划於 2025 年 6 月底启动首批约 10 至 20 辆搭载 Full Self-Driving(FSD)无人驾驶软体的 Model?Y 车辆,并在限定地区进行有遥控监督的自动驾驶服务
AI晶片进军中东市场 耐能落地沙乌地 (2025.06.19)
在全球深科技产业快速发展的浪潮中,AI 晶片的创新研发与应用已成为各国争相投入的焦点。耐能(Kneron)正式通过沙乌地阿拉伯国家技术发展计画(NTDP)「RELOCATE」专案审核,获得非股权形式资助,正式将其尖端 AI 晶片技术带入中东市场,成为中东地区科技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台湾电子业面临转型挑战 韧性成为台湾电子制造业的下张王牌 (2025.06.19)
在全球供应链震荡、地缘政治不稳与科技演进快速变化的多重压力下,台湾电子制造业正站在关键转型的十字路囗。根据IBM最新的CEO年度调查,全球企业领袖将「供应链绩效」与「关键人才招募与留任」列为今年最棘手的两大挑战,显示企业如何应对不确定性的能力,已成为核心竞争力的象徵
苏姿丰:开放标准与共同创新是AI成长关键 对抗封闭生态系统 (2025.06.17)
AMD在其Advancing AI 2025大会中,发表全面的端对端整合式AI平台愿景,并推出基於业界标准所建构的开放式、可扩展机架级AI基础设施。 AMD董事长暨执行长苏姿丰博士於演说中表示,未来的AI不会由某一家公司或封闭体系建构,而是将透过产业间的开放协作共同打造
储能市场蓬勃发展 安全防火成为关键课题 (2025.06.17)
随着全球能源转型脚步加快,储能系统(Energy Storage System, ESS)在智慧电网、再生能源整合、电力调度等领域扮演越来越关键的角色。尤其在太阳能、风电等间歇性电源快速成长下,储能装置可提升供电稳定性与效率,带动市场需求强劲增长

  十大热门新闻
1 卢超群:以科技提高生产力 明年半导体景气谨慎乐观并逐步成长
2 AI擂台的血腥争夺 英特尔如何在刀光剑影中扭转颓势?
3 安立知:NTN设备开发将面临延迟和频移等挑战
4 Intel Foundry透过使用减材?? 提升电晶体容量达25%
5 工业AI与检索增强生成(RAG)将引领企业数位转型趋势
6 IMDT采用高通技术 打造新系列EDGE AI解决方案
7 解决高效能电源转换痛点 关键应用加速迈向48V架构
8 苏姿丰:AMD将在AI的下一阶段演进中 扮演关键核心角色
9 研究:ODM/IDH智慧手机出货2024上半年增6% 龙旗领跑市场
10 生成式 AI 搜寻的演进 从AI Overview到AI Mode

AD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读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5 远播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 O3
地址:台北市中山北路三段29号11楼 / 电话 (02)2585-5526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