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鴻海研究院ModeSeq奪CVPR自駕競賽冠軍 多模態AI預測技術先進 (2025.07.10) 鴻海科技集團旗下鴻海研究院與香港城市大學合作開發的多模態軌跡預測模型ModeSeq,在全球電腦視覺頂級會議CVPR 2025中嶄露頭角,並以升級版Parallel ModeSeq勇奪CVPR WAD Workshop舉辦的Waymo Open Dataset自動駕駛互動預測競賽冠軍,擊敗多所國際頂尖研究機構,彰顯鴻海在自駕AI領域的全球領導力 |
 |
台灣AI Labs以FedGPT AgentTeam設計打造企業專屬AI協作團隊 (2025.06.26) 隨著生成式AI技術普及,企業應用因高成本與資料法規限制而難以落地。為突破瓶頸,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Taiwan AI Labs)正式推出 FedGPT AgentTeam,以資料不上雲、多模態、多專家小模型的Agentic AI平台,協助企業打造專屬AI Agents 團隊,實現自動化流程與知識管理革新 |
 |
怪醫杜立德成真?百度申請AI翻譯動物語言專利 (2025.06.18) 近年來,全球AI產業積極投入動物語言翻譯領域。例如,2020年啟動的「抹香鯨翻譯計畫(Project CETI)」與「地球物種計畫(Earth Species Project)」,皆嘗試以AI破解動物溝通密碼 |
 |
智慧生物感測器:從數據收集到個人化的健康洞察 (2025.06.11) 人工智慧正賦予生物感測器全新智慧,使其能透過穿戴式裝置提供即時、預測性的健康洞察,引領個人化醫療邁向新時代。 |
 |
澳洲大學開發新AI工具 顛覆皮膚病理診斷 (2025.06.10) 一項由澳洲蒙納許大學主導,並有昆士蘭大學研究人員參與的尖端人工智慧(AI)工具 「PanDerm」 近期問世,其核心技術旨在同步分析多種醫學影像,顯著提升包括黑色素瘤在內的多種皮膚疾病的檢測速度與精準度 |
 |
【Computex】鼎新數智與安提國際、高通攜手 展現AI Agent整合力 (2025.05.22) 鼎新數智近日在Computex 2025期間,攜手安提國際(Aetina)與高通技術公司(Qualcomm Technologies, Inc.),共同發表整合三方技術優勢的「AI生單助理」解決方案,協助企業有效解決人工作業成本高與資料處理效率低落的痛點 |
 |
[Computex] Arm加速驅動AI從雲端到邊緣進化 (2025.05.20) 在COMPUTEX 2025 展會上,Arm 資深副總裁暨終端產品事業部總經理 Chris Bergey,以「雲端至邊緣:共築在 Arm 架構上的人工智慧發展」為題發表主題演講。Bergey 表示,AI 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變世界,Arm 與其合作夥伴持續在硬體與軟體層面推動創新,打造高效率、可擴展的運算平台 |
 |
2025COMPUTEX特刊邊緣AI:賦能智慧未來 (2025.05.09) 2025年COMPUTEX特刊,是CTIMES第二期針對台北國際電腦展所發行的電子書,本期的主題是關於邊緣人工智慧(Edge AI),並且為中英文版本。
本期內容包含了多篇文章,從不同面向探討邊緣AI的發展和應用 |
 |
生成式AI當道 GPU算力爭霸方興未艾 (2025.05.07) 生成式AI驅動的模型規模與複雜度急遽上升,正迫使晶片架構以遠超摩爾定律的速度進化。在這場硬體競賽中,NVIDIA、AMD、Google等科技巨頭紛紛推出「算力核彈級」晶片,並在效能、功耗與生態系三大戰場上展開正面交鋒 |
 |
meet the expert-關稅戰下的生存指南 企業AI助理實務教程 (2025.05.06) CTIMES東西講座特別邀請鼎新數智公司製造業事業群數位專家黃正傑現身說法,解析企業正面臨的諸多挑戰,以及可提供所需AI解決方案的策略佈局。 |
 |
電動車充電革新與電源管理技術 (2025.04.08) 電動車充電需求的不斷提升,而電源管理晶片在整個系統中承擔著能量轉換、監控保護以及智能調度等多重功能,是保證充電安全、高效與智能化的關鍵組件。 |
 |
藍牙Channel Sounding 厘米級經濟的定位革命 (2025.04.07) 藍牙Channel Sounding的意義,不僅在於技術規格的提升,更標誌著「空間感知」成為物聯網的基礎能力。當每一台設備都能精確感知彼此的位置與運動狀態,從智慧城市到元宇宙的應用場景將迎來顛覆性創新 |
 |
2025年邊緣AI市場將破4000億美元 台灣可成邊緣AI的『瑞士刀』 (2025.03.21) 邊緣AI裝置引爆智慧生活革命,從智慧家電到汽車座艙,終端裝置透過高規格顯示螢幕與感測器,建構出更直覺的人機互動界面。在這波浪潮中,台灣憑藉顯示面板與感測器供應鏈的深厚底蘊,有望搶佔全球邊緣AI裝置的戰略要塞,但如何突破技術整合與生態系建構的瓶頸,將是產業升級的最大考驗 |
 |
人形機器人商機無限 台灣優勢在於關鍵零組件供應鏈 (2025.03.21) 當全球科技巨頭如特斯拉、波士頓動力、本田等企業競逐「人形機器人」商機時,台灣產業並未缺席。根據研究,台灣在人形機器人領域的優勢並非整機開發,而是背後的「關鍵零組件供應鏈」 |
 |
金屬中心呼應AI趨勢擴展能源、航太、醫療領域創新研發 (2025.03.21) 金屬中心於2025智慧城市展(高雄場)展現科技實力,呼應大會「綠色、數位雙軸轉型」主題,以「譜寫未來主旋律」貫穿四大主題區,展示近33項技術與服務。「擴散知識」透過影音、社群圖文科普,呈現研發故事與應用亮點 |
 |
從健身房到生活場域 生物感測技術重新定義健康管理 (2025.03.18) 過去十年,穿戴式裝置已成為運動愛好者的標準配備,從心率監測到卡路里計算,數以億計的用戶透過手腕上的裝置優化訓練成效。然而,隨著生物感測技術迎來關鍵突破 |
 |
THine發表光學無DSP技術 實現1TB/s與2TB/s線性可插拔傳輸方案 (2025.03.18) 日本THine Electronics日前宣布,其光學無數位訊號處理器(DSP)技術「ZERO EYE SKEW」,已可用於1TB/s與2TB/s線性可插拔光學(LPO)解決方案,能夠在1.0TB/s時節省60%電力,或在2.0TB/s時節省80%電力,並降低90%延遲 |
 |
上海智元發布新人形機器人 展現近乎人類移動與互動技術 (2025.03.16) 上海人形機器人公司 AgiBot(智元機器人)日前發表最新型號「靈犀X2」。此款機器人實現了近乎人類的移動能力,如騎自行車和平衡滑板車,展現AI與人形機器人技術的卓越整合 |
 |
微軟發表生成式AI機器人技術 實現自主式互動 (2025.02.23) 微軟開發出名為Magma的新型生成式AI,能自主控制機器人並處理其感測器資訊,朝向ChatGPT等AI透過機器人與現實世界互動的目標邁進一大步。
Magma可處理文字、圖像和影片等多模態數據,並在視覺空間世界中規劃和行動,例如執行UI導航或操控機器人等任務 |
 |
擴展定律有助AI在更多領域發揮應用潛力 (2025.02.17) 在AI領域,擴展定律(Scaling Laws)已成為推動技術進步的核心概念。這些定律描述了AI系統的效能如何隨著訓練資料、模型參數或運算資源的增加而提升。正如自然界中的物理定律一樣,擴展定律為AI的發展提供了可預測的框架,並在近年來成為大型語言模型(LLM)和複雜AI系統的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