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相關物件共 1147
(您查閱第 頁資料, 超過您的權限, 請免費註冊成為會員後, 才能使用!)
推進負碳經濟 碳捕捉與封存技術 (2025.05.07)
發展碳捕捉與封存(CCS)等負排放技術,才能補償無法減排或後期累積的排放量。到2050年,全球CO2減排量約有15%需要依賴CCS實現。在此背景下,CCS技術已成為重工業和能源業脫碳的關鍵工具
20年大數據揭示潛在危機 氣候劇變恐增中風風險 (2025.04.14)
隨著全球氣候變遷日益劇烈,極端天氣事件如致命寒害、熱浪頻傳,2024年更被評為史上最熱的一年。在2012年全球疾病負擔報告(Global Burden of Disease)指出,綜觀1990-2010年死亡原因,中風為第二大常見死因,而氣候條件是促使中風發生的重要影響因子
新創Equatic開發技術 助海洋提升十萬倍二氧化碳吸存能力 (2025.04.13)
海洋自然吸收了人類活動產生的約四分之一二氧化碳,是地球上最大的碳匯。其中一家名為Equatic的公司,正在開發新的技術,以從空氣和海洋中捕獲更多的碳。 Equatic正在設計其聲稱將是首座商業規模、以海洋為基礎的碳移除工廠
電巴充能標準奠基 擴大能源新佈局 (2025.04.08)
相較於現今市場上競爭劇烈的電動乘用轎車,台灣則除了尋求電動車AIoT時代的資通訊商機,更聚焦電動巴士發展,迎合「2030年市區公車全面電動化」政策,推動智慧充電管理系統,增添AI數位及淨零轉型的動能
常見焊接缺陷導致的產品故障 (2025.04.07)
本文介紹在焊接過程中常見的幾種焊接缺陷(包括焊料過多、焊球、冷焊、立碑、針孔和氣孔、焊盤剝離等),分析了這些焊接缺陷產生的原因,並提供在實際的SMT貼片加工或插件焊接中避免這些焊接不良現象的操作指南
2025年邊緣AI市場將破4000億美元 台灣可成邊緣AI的『瑞士刀』 (2025.03.21)
邊緣AI裝置引爆智慧生活革命,從智慧家電到汽車座艙,終端裝置透過高規格顯示螢幕與感測器,建構出更直覺的人機互動界面。在這波浪潮中,台灣憑藉顯示面板與感測器供應鏈的深厚底蘊,有望搶佔全球邊緣AI裝置的戰略要塞,但如何突破技術整合與生態系建構的瓶頸,將是產業升級的最大考驗
經濟部與多國分享空品感測技術 共促APEC環境經濟發展 (2025.03.21)
面對現今全球空污問題正損及人身健康,更突顯空氣品質監測的重要性。由工研院在經濟部產業技術司及APEC PPSTI(Policy Partnership for Science,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PPSTI)小組支持下
香港大學研發可伸縮有機電化學電晶體 開啟穿戴科技新紀元 (2025.03.19)
根據.embedded.com的報導,香港大學研究團隊在穿戴式科技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成功研發出可伸縮的有機電化學電晶體(OECTs)。這項創新技術結合了彈性、微型化和即時運算能力,有望徹底改變穿戴式裝置的舒適性和功能性
全球電子垃圾危機升溫 聯合國籲正視回收與源頭減量 (2025.03.18)
聯合國新聞網站日前報導,每年高達6200萬噸的電子廢棄物,僅有不到四分之一被妥善回收,其內含的有毒物質正嚴重威脅環境與人類健康,每年造成高達780億美元的外部成本
感測元件的技術與應用 (2025.03.14)
本文將深入探討環境感知元件最新的技術突破,包括製程技術、整合技術以及與 AI 的結合,並分析其在智慧交通、環境監測和工業自動化等領域的應用案例。
感測,無所不在 (2025.03.14)
從自動駕駛汽車到智慧家居,從工業機器人到無人機,越來越多的應用需要機器能夠感知和理解周圍的環境。而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便是環境感知技術及其核心零組件。
半導體產業未來的八大關鍵趨勢 (2025.03.14)
意法半導體對未來一年乃至更長時間內,可能持續影響並重塑產業發展的關鍵趨勢預測。
美大學研究突破:廢棄物變身「空氣取水」黑科技 (2025.03.02)
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的研究團隊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將日常廢棄物轉化為一種能從空氣中直接提取淨水的創新技術。該團隊利用多種有機材料,開發出「分子功能化生物質水凝膠」,僅需溫和加熱,就能從空氣中提取飲用水,每公斤材料每日產水近16公升,約為傳統集水技術的三倍
工研院亮相歐洲無人機系統展 以長航時與低延遲優勢助台廠搶市 (2025.02.19)
基於全球無人機產業發展潛力驚人,國際無人系統協會(AUVSI)今年也首度於歐洲舉辦杜塞道夫歐洲無人機系統展(XPONENTIAL Europe 2025),現場預估有來自全球近30國共170家機構參展
環保支出調查:空氣品保、水質保護及廢棄物管理為三大要項 (2025.02.06)
由聯合國制定「環境與經濟帳系統(System of Environmental-Economic Accounting)」架構,用以評估經濟活動與環境的相互影響,其中預防、減少、消除污染或其他環境質損進行的環保活動相關財務資訊為「環保支出帳」,可提供擬定環保政策參據,編算該帳表所需資料
觀測空氣污染品質源頭 找出災防應對措施 (2025.01.24)
火災對於空氣品質的影響不容忽視,不僅對環境構成威脅,對人體健康的危害更是深遠。火災產生的污染物包括顆粒物(PM)、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鉛、石棉及其他化學殘留物
國科會提報最新科技發展重點 將應用衛星AI科技監測空品治理 (2025.01.14)
國科會今(14)日提報「115年度政府科技發展重點規劃」,說明國家整體科技布局及科技預算籌編規劃。其中包括「科學園區發展與均衡台灣」,強調未來發展須兼顧產業發展及地方共榮;另由環境部提報「利用新興科技監測與治理空氣品質」,運用衛星資料及AI技術進行智慧監測與治理
智慧建築的新力量:從智能化到綠色永續 (2025.01.10)
現今零碳排放與ESG已成為全球企業與政府共同追求的目標。智慧建築將樓宇管理系統與節能環保效益結合,為實現智慧城市的願景奠定了基石。
2025科技顧問會議落幕 聚焦氣候調適與低碳能源科技 (2025.01.08)
行政院2025年科技顧問會議今(8)日正式閉幕,經過7位國內外學研領袖組成的科技顧問、政府部會代表連續兩天的深度交流與討論後,由首席顧問中央研究院院長廖俊智分就「氣候變遷衝擊與調適」和「低碳能源與去碳化」兩大主題,向行政院院長卓榮泰提出總結報告
桓達FSE集塵節能粒子濃度偵測器可即時監測粉塵狀態 (2025.01.08)
在工業環境中,嚴格監控的空氣品質與排放為重要的製程環節。桓達科技集塵節能粒子濃度偵測器能夠即時監測各類管道、煙道中粉塵濃度的變化,以最新靜電摩擦感應量測技術,當粉塵與探棒接觸撞擊或摩擦時,探棒產生電荷,經由感測電路進行放大、分析及處理,具更高解析及靈敏性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頁][下10頁][最後一頁]

  十大熱門新聞
1 新唐科技全新18 瓦 D 類音頻放大器具有降噪功能和低功耗
2 ROHM推出高功率密度新型SiC模組 助力車載充電器OBC實現小型化
3 首款採用 DO-214AB 緊湊型封裝的 2kA 保護晶閘管
4 KSC XA輕觸開關提供聲音柔和的輕觸回饋,增強用戶體驗
5 Microchip推出面向邊緣人工智慧應用的新型高密度電源模組MCPF1412
6 Microchip發佈PIC16F17576 微控制器系列,簡化類比感測器設計

AD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5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地址:台北市中山北路三段29號11樓 / 電話 (02)2585-5526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