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相關物件共 8
(您查閱第 頁資料, 超過您的權限, 請免費註冊成為會員後, 才能使用!)
[Computex] COOLIFY x DYNATRON展現散熱科技新樣貌 (2025.05.22)
在追求效能與個人化體驗日益重要的電腦與行動裝置使用時代,散熱效益成為風格與創新的延伸。DYNATRON與旗下品牌 COOLIFY再創散熱科技新標竿, 在COMPUTEX 2025展示全新一代電腦機殼全息風扇 HOLO FAN2,以及全球首創支援聲控 RGB 燈效的手機散熱器 ZEPHYR,藉由技術創新應用,進一步形塑未來散熱科技的樣貌
臺大醫院與台灣微軟合作 創新臨床醫療教學與遠距會診 (2023.06.13)
臺大醫院與台灣微軟共同發表混合實境應用於創傷醫學的突破成果。計畫主持人智慧醫療中心副主任李建璋教授與微軟團隊運用 HoloLens 2以及 3D Slicer 等科技,歷時 2 年,成功發展出一套可以迅速重組 3D 電腦斷層影像、標註病灶、轉換成全息影像物件(Stereoscopic hologram),並可浮空投影到元宇宙的解決方案
[COMPUTEX] NVIDIA公布各行業適用的生成式AI平台 (2023.05.29)
NVIDIA創辦人暨執行長黃仁勳在台北電腦展公布了多項新系統、軟體及服務,其中許多均搭配 Grace Hopper超級晶片,以駕馭這個時代帶來最大改變的技術,並宣布企業可以利用這些平台來駕馭生成式人工智慧在當代歷史上所掀起的巨大浪潮,這股浪潮改變了從廣告、製造到電信等各行各業
你今天5G了嗎? (2023.04.24)
2023年世界行動通訊大會(Mobile World Congress;MWC)揭示,「後5G時代」已經來臨,全球通訊產業已經往下一世代通訊技術—B5G(Beyond 5G)/6G—邁進,隨著衛星通訊、元宇宙應用持續發酵,通訊技術將扮演吃重角色
聯發科發表6G願景白皮書 定義三大實用技術原則 (2022.01.18)
聯發科技發表首部《6G願景白皮書》,透過關鍵技術趨勢、工程可行性、標準化時程三方面勾勒聯發科技的6G願景,並基於這些趨勢提出三個關鍵的6G系統設計原則:簡繁得宜(Simplexity)、臻善致美(Optimization)及跨界融合(Convergence),簡稱S.O.C.,點出6G標準的可能發展方向,加速社會的數位轉型與永續發展
德州儀器DLP技術實現虛擬實境抬頭顯示器 (2017.11.21)
德州儀器(TI)發佈DLP技術在車用抬頭顯示器(HUD)系統的最新突破。全新DLP3030-Q1晶片組與評估模組(EVMs)可幫助汽車製造商和一級供應商在汽車擋風玻璃上呈現清晰明亮、動態的擴增實境(AR)顯示,並將重要資訊顯示於汽車駕駛的視線範圍內
Intel證實放棄VR獨立頭戴顯示計畫 (2017.09.25)
包括微軟、Google、蘋果及臉書等科技巨擘,都相繼投入開發AR/VR,但才於去年公布VR獨立頭戴顯示器開發計畫的英特爾(Intel)卻在日前證實,將取消這項名為「Project Alloy」的計畫,英特爾未說明具體原因,僅透露由於缺乏感興趣的合作夥伴,市場熱度不高,因此最終決議中止這項計畫
非營利3D Consortium成立 致力推動3D顯示器技術規範 (2003.03.14)
據網站Cnet報導,包括SONY、三洋(Sanyo)等消費電子產品供應商正式成立非營利目的產業團體3D Consortium,未來該團體將致力於制定、推動3D顯示器相關標準、技術及安全規範等


  十大熱門新聞
1 ROHM推出高功率密度新型SiC模組 助力車載充電器OBC實現小型化
2 KSC XA輕觸開關提供聲音柔和的輕觸回饋,增強用戶體驗
3 Microchip推出面向邊緣人工智慧應用的新型高密度電源模組MCPF1412
4 首款採用 DO-214AB 緊湊型封裝的 2kA 保護晶閘管
5 Microchip發佈PIC16F17576 微控制器系列,簡化類比感測器設計
6 ROHM推出支援負電壓和高電壓的高精度電流檢測放大器
7 Bourns IsoMOV 混合保護器榮獲 IEC 61051-2 符合性認證, 並列入 UL 1449 認證名單
8 Microchip推出MEC175xB系列,為嵌入式控制器引入硬體量子抗性
9 意法半導體推出工業級加速計 其整合了邊緣 AI 與超低功耗技術,適用於免維護智慧感測應用
10 ST 推出內建唯一識別碼的新款序列式 EEPROM 對應產品辨識、追蹤與永續設計需求

AD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5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地址:台北市中山北路三段29號11樓 / 電話 (02)2585-5526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