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哥倫比亞大學創新3D光電平台 突破AI硬體能效與頻寬密度 (2025.03.23) 哥倫比亞大學工程學院研究團隊日前發表一個創新3D光電平台,該平台結合光子學與CMOS電子學,能夠以極低能耗(每位元120飛焦耳)實現高達800 Gb/s的頻寬,並達到5.3 Tb/s/mm2的頻寬密度 |
 |
電動車、5G、新能源:寬能隙元件大顯身手 (2025.02.10) 隨著運算需求不斷地提高,新興能源也同步崛起,傳統矽基半導體材料逐漸逼近其物理極限,而寬能隙半導體材料以其優越的性能,漸漸走入主流的電子系統設計之中。 |
 |
仿效樹根 結構 中國交大研發新型電子電路印刷技術 (2025.02.02) 中國西安交通大學的研究人員近日發表了一項共形電子學的重大突破,有效解決了長期以來機械和熱耐用性方面的挑戰。他們新開發的「模板約束增材」(Template-Constrained Additive,TCA)印刷技術,仿效樹根的強韌結構,有望顯著改善柔性電路的製造 |
 |
西門子推出下一代AI增強型電子系統設計軟體 提升使用者體驗 (2024.11.14) 西門子數位工業軟體宣佈,推出下一代電子系統設計解決方案,採用綜合跨學科方法,將 Xpedition軟體、Hyperlynx軟體和 PADS Professional 軟體整合,提供雲端連線和 AI 功能,實現一致的使用者體驗 |
 |
勢流科技2024 用戶大會 探索AI與高性能計算的熱管理解決方案 (2024.10.09) 勢流科技(Flotrend Corporation)將於2024年11月8日(星期五)在集思台大會議中心舉辦年度 2024 Simcenter Taiwan User Conference 用戶大會。大會主題為「AI無界限 – AI與HPC的熱解決方案」,邀請業界領袖、專家學者及企業夥伴,分享前沿技術、行業趨勢與最佳實踐 |
 |
台積電與Ansys和微軟合作 加速光子模擬超過10倍 (2024.09.26) Ansys和台積電今日宣佈.與微軟進行成功的試驗,大幅加速矽光子元件的模擬和分析。兩家公司共同透過微軟Azure NC A100v4系列虛擬機器,在Azure AI基礎架構上執行的NVIDIA加速運算,將Ansys Lumerical FDTD 光子模擬速度提升超過10倍 |
 |
ADI攜手安馳舉辦電子訊號量測競賽 扎根培育新一代電子工程人才 (2024.08.06) 為積極促進電子學理論與實務的學習交流成效,Analog Devices, Inc.(ADI)與代理商安馳科技(Macnica Anstek Inc.),攜手校園通路輔宏(iStuNet),以及亞洲矽谷學院(ASVDA COLLEGE)、國際工程與科技學會中華民國分會(IET)等國內外學術單位 |
 |
英飛凌可編程設計高壓 PSoC 4 HVMS系列適用於智慧感測應用 (2024.05.15) 在汽車產業中,資訊安全與功能安全的重要性增升,同時汽車製造商正在用觸控介面取代機械按鈕,實現簡潔的座艙和方向盤。因此,電子電路的空間受到很大限制,需要高度整合、外形精簡的積體電路(IC) |
 |
不斷進化的電力電子設計:先進模擬工具 (2024.03.22) 電力電子設計領域正在快速演進,引領著高速、高效元件的新時代;而突破性的模擬工具,重新定義了工程師對電力系統進行概念化、設計及驗證的方式。在虛擬原型設計中運用模擬工具,帶來了設計流程的重大變革 |
 |
Littelfuse新款SM10系列壓敏電阻突破汽車與電子產品浪湧保護成效 (2024.02.22) Littelfuse公司推出新款金屬氧化物壓敏電阻(MOV)--SM10壓敏電阻系列,旨在為汽車電子器件、電動汽車(EV)以及其他各類應用提供卓越的瞬態浪湧保護。這款最新產品是首款符合AEC-Q200汽車標準的表面貼裝MOV器件,能夠承受高溫工作,並以緊湊封裝提供超高的浪湧電流處理能力 |
 |
意法半導體「防水壓力感測器-ILPS28QSW」 (2023.10.04) 壓力感測器是一個相當成熟且運用廣泛的元件,但ST為它帶來了全新的應用風貌。且其所用的方式也不是極端特別的技術突破,而是更佳的使用考量、更妥善的製程設計,以及更全面的電子電路思考,而這三點,就足以讓壓力感測器脫胎換骨,前進到完全不同的運用場景,更重要的,是同時也讓開發者有了創新的機會,用戶有更好的體驗 |
 |
讓壓力感測不再受限天時與地利 (2023.09.25) 本次介紹的是目前業界首款防水的壓力感測器、它就是意法半導體(ST)產品型號為「ILPS28QSW」的MEMS防水/防液絕對壓力感測器。 |
 |
矽光子發展關鍵:突破封裝與材料障礙 (2023.08.21) 最終的光電融合是3D共封裝光學,即三維整合。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基於矽光子的光電子融合,將會是未來計算機系統和資訊網路的關鍵技術。 |
 |
可程式光子晶片的未來動態 (2023.07.25) 光子晶片如果能根據不同的應用,透過重新設計程式來控制電路,那麼就能降低開發成本,縮短上市時間,還能強化永續性。 |
 |
工研院跨域探討電動車大未來 助台廠拓展全球市場商機 (2023.06.06) 因應國際淨零排放需求,全球汽車產業為了降低碳排放,積極拓展電動車領域,根據國際能源總署(IEA)統計,2022年電動車銷售突破1,000萬輛新高,較前一年成長逾5成,產業商機持續擴展 |
 |
ROHM推出小型智慧功率元件 助力安全動作和降低功耗 (2022.12.27) ROHM針對引擎控制單元和變速箱控制單元等車電系統,以及PLC(Programable Logic Controller)等工控設備,開發出了40V耐壓單通道和雙通道輸出的低側智慧功率元件(Intelligent Power Device,以下簡稱IPD)「BV1LExxxEFJ-C / BM2LExxxFJ-C系列」共8款產品 |
 |
雷射加工業內需帶動成長 (2022.12.23) 目前在台灣推行淨零碳棑路徑的主要機關經濟部,也適逢在該產業所處的南部重鎮,率先展出5大領域創新技術,其中與電動車、半導體等次世代產品相關的先進雷射加工技術、設備及雷射源更是關注焦點 |
 |
太陽誘電電感選型方法,種類,特徵以及電感新產品介紹 (2022.12.01) 電感在電子電路中被非常廣泛地使用,太陽誘電的電感從原材料開始進行研發,生產和銷售。
本次研討會將介紹可能不為大家所熟悉的電感的選型方法,以及各種電感的種類和特徵 |
 |
AOI+AI+3D 檢測鐵三角成形 (2022.09.28) 疫情突顯產業供應鏈中斷和製造業缺工問題,加上少量多樣需求成趨勢,迫使製造業快速轉型,走向更自動化、數位化的智慧化方向。因此,各產業對自動光學檢測(AOI)技術的需求更為殷切 |
 |
揮別傳統檢測 AI電腦視覺為工業產線加值 (2022.09.27) 在自動化生產過程中,以人力進行檢測十分耗費成本與資源。
透過AI光學檢測技術的導入,可以大幅改善傳統人工檢測的缺點,
縮短整體檢測時間與成本,進而提高整體產線的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