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RISC-V的AI進化—NPU指令集擴展 (2025.05.07) 在AI技術日益主導新世代運算需求的背景下,RISC-V能否如同當年的Linux,憑藉開源特性崛起為主流?本文將從三大關鍵面向—指令集擴展、地緣政治與供應鏈、自主開發與碎片化風險—剖析RISC-V在AI時代的機會與挑戰 |
 |
RISC-V能否在AI時代突圍? 看開源硬體如何重塑晶片競局 (2025.04.25) 隨著AI運算需求飆升,開源硬體架構RISC-V正迅速成為AI晶片領域的焦點。根據統計,去全球RISC-V架構處理器出貨量突破100億顆,年成長率高達120%,其中超過三成應用於AI加速晶片 |
 |
斥資逾7500萬歐元!浩亭技術集團宣布將深化“未來工廠”布局 (2025.02.28) 浩亭技術集團今日宣布,將全面推進埃斯佩爾坎普2號工廠的智能化升級計劃,旨在將其打造為集團全球領先的“未來工廠”標杆。根據戰略規劃,未來五年內,浩亭將投入超過7500萬歐元,進一步鞏固埃斯佩爾坎普作為集團核心智能制造基地的戰略地位 |
 |
開放和靈活為最大優勢 RISC-V架構逐步從邊緣走向主流 (2025.02.25) RISC-V架構在2024年出現爆發性成長,成為全球半導體產業的焦點之一。作為開源指令集架構,RISC-V以其開放性、靈活性和低成本優勢,吸引了眾多企業和研究機構的參與,從嵌入式系統到高性能計算,應用場景不斷擴展 |
 |
創建人本淨零永續商業模式 (2025.02.11) 經歷2018年美中、俄烏等各種戰火波及,雖讓曾在2011年起引領工業4.0浪潮的德國仍無法擺脫經濟衰退的困境。但全球卻也在疫情期間迎接數位轉型浪潮、2050年淨零排放願景後,形塑工業5.0趨勢,並可望因2023年Gen AI問世後加速實現 |
 |
DeepSeek開源策略可能促使更多企業採用 從而形成統一標準 (2025.02.10) DeepSeek的開源策略將使其核心技術和工具向公眾開放,意味著更多的開發者和企業能夠免費獲取先進的人工智慧技術。這將大幅降低技術門檻,特別是在資源有限的中小企業和新創公司中,促進更廣泛的技術創新和應用開發 |
 |
高功率元件加速驅動電氣化未來:產業趨勢與挑戰 (2025.02.10) 高功率元件將成為實現全球電氣化未來的重要推動力。
產業需共同應對供應鏈挑戰、降低成本並提升技術創新速度。
最終助力實現更高效、更環保的全球能源管理體系 |
 |
DeepSeek橫空出世 2025年的生成式AI市場如何洗牌? (2025.02.03) 自DeepSeek問世以來,生成式AI市場經歷了顯著的變革。DeepSeek的核心優勢在於其高效的運算能力和創新的模型架構。相較於傳統生成式AI模型,DeepSeek在訓練速度和推理效率上均有顯著提升,這使得其在處理大規模數據時表現出更強的競爭力 |
 |
智慧建築的新力量:從智能化到綠色永續 (2025.01.10) 現今零碳排放與ESG已成為全球企業與政府共同追求的目標。智慧建築將樓宇管理系統與節能環保效益結合,為實現智慧城市的願景奠定了基石。 |
 |
5G支援ESG永續智造 (2025.01.10) 工業5.0「以人為本」,結合AI多工協作機器人問世,企業導入智慧製造的關注重點開始轉向於提升員工生產力、優化設備運作效率與打造智慧化與彈性流程。5G行動通訊技術可望透過台灣資通訊業者以工廠為試煉場域積極開發解決方案 |
 |
MIPS:RISC-V具備開放性與靈活性 滿足ADAS運算高度需求 (2024.11.22) 隨著汽車技術的迅速發展,ADAS(先進駕駛輔助系統)和自動駕駛對高效能運算需求激增,促使 MIPS 積極投入 RISC-V 架構的開發。MIPS 執行長 Sameer Wasson 在接受採訪時表示,MIPS 選擇 RISC-V 作為核心架構,正是基於其開放性及靈活性 |
 |
[自動化展] 浩亭提供穩定可靠連接器 支援在地客製化ESG (2024.08.27) 身為全球工業連接技術領域的領導者,德系工業連接及網路技術大廠浩亭技術集團於(HARTING)台灣子公司,也在今年台北國際自動化工業展期間,推出覆蓋AI時代3條生命線「電源」、「信號」和「數據」,揭示工業物聯網大趨勢的創新先進產品與解決方案 |
 |
[自動化展]橫跨AOI光學檢測與電化學金屬加工 宇瞻一展智慧物聯深厚實力 (2024.08.22) 在2024年台北國際自動化大展中,宇瞻科技再度展示其在智慧物聯網(AIoT)領域的深厚實力,強調從傳統的自動化進階到智動化,為各產業提供一站式的總體解決方案。此次展會,宇瞻科技集中展示了多項創新技術,包括ESG能源監控、AI+AOI光學檢測、真全彩寬溫電子紙、以及電化學金屬加工設備等,充分展現其技術優勢和市場前瞻性 |
 |
AI運算方興未艾 3D DRAM技術成性能瓶頸 (2024.08.21) HBM非常有未來發展性,特別是在人工智慧和高效能運算領域。隨著生成式AI和大語言模型的快速發展,對HBM的需求也在增加。主要的記憶體製造商正在積極擴展採用3D DRAM堆疊技術的HBM產能,以滿足市場需求 |
 |
智能設計:結合電腦模擬、數據驅動優化與 AI 的創新進程 (2024.05.27) 智能設計整合機器學習使得設計過程更加高效,而技術的融合在自動化、優化設計和創新性問題解決方案展示巨大的潛力。 |
 |
IPC引AI、資安盼觸底反彈 (2024.04.08) 2023年台灣IPC產業盡力去庫存、大廠營收普遍不佳。所幸隨著人工智慧(AI)話題興起,促使業者分別投入邊緣AI算力和應用發展,進而打造軟體平台練功、提升OT資安實力,可望能觸底反彈 |
 |
通訊網路在SDV中的關鍵角色 (2024.03.25) 通訊網路技術不僅使軟體定義汽車能夠提供更安全、更高效的駕駛體驗,還為創新的服務和應用開啟了大門,從而實現了車輛的智能化和數據驅動的決策。 |
 |
研華以多元成長引擎協同共譜 永續高築護城河 (2024.03.07) 全球工業物聯網大廠研華公司日前舉行法人說明會,由董事長劉克振與三位總經理陳清熙、蔡淑妍、張家豪親自主持,並首度由生成式AI人像擔綱開場說明簡報。其中顯示研華2023全年營收雖下滑6%,但獲利能力仍有效維持,全年營業毛利率40.5%、營業利益率18.8%、淨利率16.7%皆創新高 |
 |
力新發表Gen.AI-OCR企業辨識系統 啟動生成式AI商業應用 (2024.02.02) 2024年被視為生成式AI(Gen.AI)落地應用大爆發元年,各行各業無不希望導入Gen.AI為原本的企業核心產品加值,創造新的競爭優勢。台鋼集團旗下子公司力新國際科技也積極搶攻智慧辨識市場 |
 |
迎接數位化和可持續發展的挑戰 (2024.01.17) 本文回顧2023年產業的五大強項,也點出2024年創新的關鍵,以及展望未來,如何因應挑戰迎向更大的發展機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