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DeepSeek促使產業重新思考AI發展模式 可能對半導體與數據中心帶來長期影響 (2025.02.12) 近日,DeepSeek推出的開源大型語言模型(LLMs)R1與V3引發業界廣泛關注。這兩款模型不僅在性能上表現卓越,更以極低的API成本——比ChatGPT低達96%——顛覆了傳統AI領域對高算力與巨額資金投入的依賴 |
 |
德鐵簽署63億歐元合約 加速鐵路數位化轉型 (2025.02.12) 德國鐵路公司 (Deutsche Bahn, DB) 近日與四家鐵路產業公司簽署了一項長期合約,總金額達63億歐元,以實現德國鐵路網路供應、數位控制和安全技術(DLST)。
這份合約是德國鐵路基礎設施現代化進程中的重要一步,涵蓋數位聯鎖技術 (DSTW),包括歐洲列車控制系統 (ETCS) 以及整合的控制和操作系統 |
 |
歐洲太空總署啟動光學導航技術開發 瞄準毫米級精度 (2025.02.12) 歐洲太空總署 (ESA) 近日與歐洲企業聯盟簽署合約,正式啟動光學定位、導航和定時技術的研發計畫,為未來衛星導航系統的發展奠定基礎。
這項計畫的重點是開發和測試用於時間同步和測距的光學技術 |
 |
台積電預計今年量產CPO技術 進入1.6T光傳輸世代 (2025.02.11) 隨著AI和大數據的快速發展,對高速運算和資料傳輸的需求日益增加。為了突破傳輸瓶頸,矽光子技術(Silicon Photonics)應運而生,並成為半導體產業的關鍵技術之一。
台積電在矽光子領域的最新突破是共同封裝光學(CPO)技術的研發 |
 |
歐洲科學家成功將量子運算核心元件縮小至晶片級別 (2025.02.11) 近期,歐洲科學家成功將量子電腦的核心元件縮小至晶片級別,為量子運算的普及化鋪平道路。這項突破性進展源自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NTU)的研究團隊,他們開發出一種利用超薄材料產生糾纏光子對的方法,將量子運算的關鍵組件縮小了約1000倍 |
 |
日本科學家成功開發電子皮膚 可應用於機器人和義肢發展 (2025.02.11) 日本東京大學的研究團隊成功開發出一種新型電子皮膚,具備自我修復功能,並能保持感測能力。這項技術的突破,為機器人和義肢的發展開闢了新的可能性。
該研究團隊利用人體皮膚細胞,培養出具有自我修復能力的皮膚組織 |
 |
中華精測2024年第四季營收受惠於產業復甦力 (2025.02.11) 中華精測科技今(11)日董事會通過 2024 年第四季營運成果報告 ; 該季度營收、獲利同步改寫單季歷史新高,單季獲利季增 2倍、年增 17 倍,全年稅後每股盈餘 15.55 元。中華精測2024年第四季受惠於產業復甦,超高速運算 (HPC) 測試板及手機應用處理器 (AP) 探針卡訂單暢旺帶動,單季合併營收 12 |
 |
意法半導體推出適用於車用微控制器的可配置電源管理 IC (2025.02.11) 服務橫跨多重電子應用領域之全球半導體領導廠商意法半導體(STMicroelectronics,簡稱ST)推出了一款彈性設計的電源管理 IC,專為高度整合的處理器(如 Stellar 車用微控制器)打造,讓使用者可程式化啟動順序並精調輸出電壓及電流範圍,以滿足系統需求 |
 |
阿布達比展示草莓採摘AI機器人 推進農業自動化應用 (2025.02.11) 阿布達比的穆罕默德·本·扎耶德人工智慧大學 (MBZUAI) ,開發出一種人工智慧機器人,可以進行草莓的採摘。這款機器人能夠在各種環境下(從陽光充足的田地到受控溫室)識別並採摘成熟的草莓,且不會造成任何損壞 |
 |
歐盟發布首份GNSS與安全衛星通訊報告 聚焦產業轉型 (2025.02.11) 歐盟太空總署發布首份GNSS與安全衛星通訊報告 聚焦產業轉型
歐洲聯盟太空總署 (EUSPA) ,近日發布了首份全球導航衛星系統 (GNSS) 與安全衛星通訊 (SATCOM) 用戶技術報告,概述了 GNSS 和 SATCOM 的最新發展 |
 |
PLP面板級封裝供應鏈匯集 電子生產製造設備展4月登場 (2025.02.11) 全球半導體與電子產業先進技術持續創新衍生,「2025電子生產製造設備展」將於4月16-18日盛大登場,匯聚全球最新先進封裝技術、產品與解決方案。本次展會不僅展示最新面板級封裝技術、設備與材料,更致力於促進國際供應鏈在地化與電子設備國際化 |
 |
擷發科ASIC設計服務與AI軟體平台為提升營收關鍵 (2025.02.11) 擷發科技(MICROIP)宣布2025年1月營收達1千451萬元,較2024年同期成長229%。主要歸功於旗下兩大業務「ASIC設計服務」和「AI軟體服務平台」良好的營運規模放大,尤其受惠於通訊SOC陸續進入完工驗收階段,而隨著設計專案完成進度,相繼有NRE的收入認列,並且積極持續推展ASIC設計服務與AI軟體平台解決方案為貢獻營收月增、年增的關鍵 |
 |
百億國發基金「加強投資綠色成長淨零產業實施方案作業要點」出爐 (2025.02.10) 為加速國家減碳且兼具提升投資可行性及誘因,達成綠色成長及2050淨零轉型的目標,環境部提出「行政院國家發展基金加強投資綠色成長淨零產業實施方案」,2024年11月29日獲行政院國家發展基金管理會審議通過,爭取新臺幣百億基金投資淨零永續新興產業 |
 |
DeepSeek開源策略可能促使更多企業採用 從而形成統一標準 (2025.02.10) DeepSeek的開源策略將使其核心技術和工具向公眾開放,意味著更多的開發者和企業能夠免費獲取先進的人工智慧技術。這將大幅降低技術門檻,特別是在資源有限的中小企業和新創公司中,促進更廣泛的技術創新和應用開發 |
 |
生成式AI將使智慧手機轉為兼具生產與娛樂的多用途平台 (2025.02.10) 在生成式AI出現前,智慧型手機市場的發展主要聚焦於硬體性能升級與攝影、遊戲等娛樂應用。然而,這些創新多屬於增量式改進,市場競爭趨於飽和,成長空間受限。生成式AI的崛起帶來了全新的變革,使智慧型手機不再僅是資訊消費工具,而是轉變為能夠創造內容、執行語音助手、自動生成圖像與文字的智慧型裝置 |
 |
SOT-MRAM記憶體技術重大突破 有望改寫電腦快取架構 (2025.02.10) 德國約翰古騰堡大學(JGU)研究團隊攜手法國Antaios公司,在自旋軌道扭矩(SOT)磁性隨機存取記憶體(MRAM)技術上取得關鍵性進展。這項創新技術展現了取代現有電腦快取記憶體的潛力,為高效能運算開闢新道路 |
 |
太空科技助力全球糧食安全 聯合國籲加強合作 (2025.02.10) 許多目前在地球軌道上的新衛星,都配備了革命性的工具和數據,旨在改善全球糧食安全並加強農業糧食系統。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和聯合國外層空間事務廳(UNOOSA)的一份新報告,向各領域的專家和決策者介紹太空科技與農業、林業和土地利用管理,以及氣候和環境趨勢等多個交叉領域的應用 |
 |
E Ink元太科技將電子紙應用於汽車外觀設計 提升個性化體驗 (2025.02.08) 電子紙技術的發展正引領汽車產業邁向全新境界。例如元太科技(E Ink)與BMW合作,推出了多款可變色車輛,展示了電子紙在汽車領域的創新應用。
早在2022年1月,BMW就在CES展上展示了iX Flow概念車,利用電泳技術,車身顏色可在黑色與白色之間瞬間切換,甚至呈現黑白相間的幾何圖形 |
 |
原子層沉積技術有助推動半導體製程微縮 (2025.02.08) 隨著半導體製程技術的持續進步,晶片微縮已達到物理極限,傳統的光刻技術面臨挑戰。在此背景下,原子層沉積(Atomic Layer Deposition,ALD)技術因其薄膜沉積精度,成為推動半導體微縮的關鍵技術之一 |
 |
日立成立4 億美元創投 聚焦量子、AI科技 (2025.02.07) 日立集團宣布成立一支新的4億美元創投基金 (HV Fund IV),聚焦量子計算、核融合、人工智慧 (AI) 等前沿科技領域的新創企業。
日立社長兼執行長小島?二表示,面對技術快速變革,除了內部研發,更需借助外部力量,透過創投投資發掘下一個科技趨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