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創新驅動電路設計 挑戰Micro LED顯示效率極限 (2022.10.12) 採用薄膜電晶體(TFT)驅動技術的Micro LED顯示器,可望用於大型模組化顯示器,滿足家用、商用與娛樂影音應用。但這類顯示器的效能大多取決於背板電路的設計,本文介紹創新的混合式驅動設計,引進Micro LED顯示器的技術突破,邁向量產之路 |
 |
Imec與Nokia貝爾實驗室合作開發100G PON關鍵元件 (2022.09.23) 於本週舉行的歐洲光通訊會議(ECOC)上,比利時微電子研究中心(imec)旗下的IDLab實驗室(其設於根特大學與安特衛普大學的研究團隊)攜手Nokia貝爾實驗室,展示了全球首款上行突發模式線性轉阻放大器(linear burst-mode transimpedance amplifier;TIA),該晶片支援50Gbps不歸零訊號與100Gbps PAM-4訊號的位元傳輸速率 |
 |
非銅金屬半鑲嵌製程 實現窄間距雙層結構互連 (2022.08.05) imec展示全球首次實驗示範採用18nm導線間距的雙金屬層半鑲嵌模組,強調窄間距自對準通孔的重要性,同時分析並公開該模組的關鍵性能參數,包含通孔與導線的電阻與可靠度 |
 |
加速落實元宇宙!imec參與全像技術新創Swave種子輪募資 (2022.07.05) 全像延展實境技術(Holographic eXtended Reality;HXR)新創公司Swave Photonics,日前宣布完成700萬歐元(逾2.17億台幣)的種子輪募資。該筆資金將會用來挹注沉浸式3D實境10億級像素(gigapixel)的技術商業化,滿足各式新興應用 |
 |
推動2D/3D IC升級 打造絕無僅有生醫感測晶片 (2022.06.22) 隨著半導體先進製程推進到2奈米(nm)之後,晶片微縮電路的布線與架構,就成為性能與可靠度的發展關鍵,而imec的論文則為2奈米以下的晶片製程找到了一條兼具可行性與可靠度的道路 |
 |
imec首度展示晶背供電邏輯IC佈線方案 推動2D/3D IC升級 (2022.06.17) 比利時微電子研究中心(imec)於本周舉行的2022年IEEE國際超大型積體電路技術研討會(VLSI Symposium),首度展示從晶背供電的邏輯IC佈線方案,利用奈米矽穿孔(nTSV)結構,將晶圓正面的元件連接到埋入式電源軌(buried power rail)上 |
 |
imec發表超小型通道生醫感測晶片 可讀取神經訊號 (2022.06.16) 比利時微電子研究中心(imec)於本周舉行的2022年IEEE國際超大型積體電路技術研討會(VLSI Symposium),發表了一顆具備微縮能力的神經訊號讀取晶片,主打世界最小尺寸的訊號紀錄通道,可用於神經醫學實驗,同步擷取神經元的局部場電位與動作電位 |
 |
imec聯手半導體價值鏈夥伴 共同邁向晶片製造淨零碳排放 (2022.05.18) 比利時微電子研究中心(imec)於本周舉行的2022年未來高峰會(Future Summits 2022)上宣布,其永續半導體技術與系統(Sustainable Semiconductor Technologies and Systems;SSTS)研究計畫成功匯集了半導體價值鏈的關鍵成員,從像是蘋果、微軟等科技巨頭,到ASM、ASML、日本KURITA、日本SCREEN與東京電子(Tokyo Electron)等半導體設備商,全都參與其中 |
 |
Imec技轉夥伴SOLiTHOR完成千萬歐元募資 開發固態電池技術 (2022.05.16) 比利時微電子研究中心(imec)為歐洲創新能源技術研發中心EnergyVille成員,今日宣布其新創技轉公司SOLiTHOR正在開發固態鋰(Li)電池的創新技術,以突破目前開發、製造與商品化限制,助力打造高可靠度、低成本的大容量儲能解決方案 |
 |
新一代單片式整合氮化鎵晶片 (2022.05.05) 氮化鎵或氮化鋁鎵(AlGaN)的複合材料能提供更高的電子遷移率與臨界電場,結合HEMT的電晶體結構,就能打造新一代的元件與晶片。 |
 |
imec最新High-NA EUV技術進展 加速微影生態系統開發 (2022.04.26) 比利時微電子研究中心(imec)於本周國際光學工程學會(SPIE)舉行的先進微影成形技術會議(2022 SPIE Advanced Lithography and Patterning Conference)上展示其High-NA微影技術的重大進展,包含顯影與蝕刻製程開發、新興光阻劑與塗底材料測試,以及量測與光罩技術優化 |
 |
評比奈米片、叉型片與CFET架構 (2022.04.21) imec將於本文回顧奈米片電晶體的早期發展歷程,並展望其新世代架構,包含叉型片(forksheet)與互補式場效電晶體(CFET)。 |
 |
imec攜手德國光學設備商 加速量產晶載濾光片CMOS感測器 (2022.04.05) 德國先進真空鍍膜設備供應商布勒萊寶光學設備公司(Buhler Leybold Optics),攜手比利時微電子研究中心(imec),雙方宣布由布勒萊寶推出之高精度光學鍍膜設備HELIOS 800已經通過合格鑑定,滿足半導體應用的產業標準,並已開發出用於光學影像感測器的高性能濾光片 |
 |
感測光的聲音:以醫用光聲成像技術 解析人體組織 (2022.03.08) 光聲學結合光波和聲波,導入醫學成像應用,可以發揮高解析度與偵測深度的雙重優勢,成為新興生醫應用的焦點技術。 |
 |
imec突破UWB傳輸極限 成功開發1.66Gb/s毫瓦級發射器晶片 (2022.02.24) 比利時微電子研究中心(imec),於2022年國際固態電路研討會(ISSCC)投稿的論文證實了超寬頻(UWB)技術的潛力,將用來支援超低功耗與高位元率的各式應用—從提供未來AR/VR體驗的智能眼鏡技術,到大腦皮層感測的無線遙測模組等 |
 |
imec攜手魯汶大學與PragmatIC 展出低功耗高速可撓式MCU (2022.02.22) 在本周的 2022年國際固態電路研討會(International Solid-State Circuits Conference,2022 ISSCC)上,imec與魯汶大學,以及PragmatIC Semiconductor,共同展示了採用 0.8 微米金屬氧化物軟性技術的最快速8位元微處理器,能夠即時運算複雜的組合代碼 |
 |
imec:新冠狀病毒感染初期 呼吸吐出的病毒量偏高 (2021.12.29) 來自魯汶大學(KU Leuven)、魯汶醫院(UZ Leuven)和imec的科學家提出警告,人們可能在感染過程的初期已開始傳播病毒,而他們的抗原快篩檢測結果卻呈現陰性。
imec的科學家指出,在感染新冠狀病毒後的前兩天,抗原快篩檢測的結果不如預期的可靠 |
 |
破解5G基地台迷思 評估大規模MIMO的電磁波效應 (2021.10.21) 大規模MIMO技術被視為未來5G網路的關鍵推手。導入這項技術,勢必要針對電磁場暴露進一步研發新的建模與預測方法,本文介紹歐洲首場3.5GHz大規模MIMO系統現場試驗所使用的電磁波測量方法 |
 |
加速啟動呼吸監測技術 引進智慧穿戴新未來 (2021.10.07) 愛美科提出監測呼吸系統健康狀況的一套新方法,不僅對病患更為友善,還能實現持續性的長期運作,協助診斷或追蹤例如慢性阻塞性肺病、氣喘、肺纖維化等疾病。 |
 |
半導體思維掀開DNA序列革命序章 (2021.05.25) 眾多的重大創新可以證明,跨域整合就是關鍵的隱形秘方。要是我們把半導體與基因定序整合起來,又會創造出什麼新天地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