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CTIMES / 籃貫銘
科技
典故
從演化到多元整合──淺介Bus規格標準的變遷

一個想要滿足於不同市場需求的通用型Bus標準界面,能否在不斷升級傳輸速度及加大頻寬之外,達到速度、容量、品質等多元整合、提升效能為一體的願望?
英國歷史遺產防災 引入機器狗與無人機 (2025.03.12)
根據BBC的報導,英國歷史英格蘭機構近日宣布,為了應對重大歷史遺產地可能發生的災難,將引入機器狗與無人機等先進科技,以提高災後評估與損害控制的效率,以保護珍貴的文化遺產
韓國科研團隊實現6G超沉浸式遠程會議與手術 (2025.03.12)
韓國電子通信研究院(ETRI)的科研團隊,開發出能應用於6G環境的核心有線網絡技術。這項技術透過設計新型網絡堆疊,成功達到每流量100Gbps的高帶寬和1/100,000秒的超低延遲,並透過應用程序與網絡的協同運作,優化了數據傳輸
日產汽車展示最新無人駕駛技術 橫濱市區道路實測成功 (2025.03.11)
日產汽車(Nissan Motor Co., Ltd.)日前於橫濱港未來21地區展示其最新的自動駕駛(AD)技術,並在日本首次實現測試車輛在複雜的都市環境公共道路上,車內無駕駛員的情況下成功行駛
英國研發石墨烯電極 助太陽能電池突破效能瓶頸 (2025.03.11)
英國GraphEnergyTech公司日前宣布,該公司正利用其專利技術開發高導電性石墨烯基電極,以提升太陽能電池效能。目前,在矽異質接面(SHJ)太陽能電池和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領域進行研發
中國小鵬人形機器人進駐廣州工廠 目標2026年L3級量產 (2025.03.10)
小鵬汽車日前在其頻道上表示,其人形機器人「鐵桿」(XPeng Iron)已在廣州工廠投入使用,計劃於2026年實現L3級初始能力的量產。 執行長何小鵬指出,將借鑒推廣新能源汽車的經驗,利用政策支持促進L3級機器人的市場應用,加速大規模發展
科學家積極研發人工血液 解決血液短缺與安全輸血難題 (2025.03.10)
根據外媒報導,為解決全球血液短缺問題日,以及安全輸血的需求,科學家正積極探索人工血液的生產。 2022年,實驗室培養的血液首次在人體臨床試驗中使用,特別是針對罕見血型的患者
三星電子與KDDI研究所合作 以AI提升6G網路效能 (2025.03.10)
三星電子與KDDI研究所宣布合作,將人工智慧應用於多重輸入多重輸出(MIMO)技術,以提升網路效能。 MIMO系統透過多根天線進行訊號傳輸與接收,藉此提升傳輸速度並擴大覆蓋範圍
綠色電子新突破:木質奈米纖維打造環保電路板 (2025.03.09)
隨著全球電子廢棄物問題日益嚴峻,尋找可持續的電子材料成為科技界的重要課題。根據《Nature》最新的一項研究顯示,木質纖維素奈米纖維(LCNF)有望成為傳統印刷電路板(PCB)的革命性替代品,目前已研究團隊成功利用LCNF開發出環保電腦滑鼠
英飛凌與印度汽車協會簽署備忘錄 加速印度車用半導體發展 (2025.03.09)
飛凌亞太區與印度汽車研究協會(ARAI)簽署合作備忘錄(MoU),共同推動印度汽車產業先進汽車半導體解決方案的發展。雙方合作重點將聚焦於針對印度電動車市場設計的電動車逆變器和車輛控制單元
德國挹注氫能技術發展 1.54億歐元助氫能創新中心 (2025.03.09)
德國聯邦數位與運輸部(BMDV)持續加碼氫能技術,大力支持去中心化氫能創新與技術中心(ITZ-H2)的發展,頒發總計1.54億歐元的資助通知。其中,開姆尼茨地區獲得約8400萬歐元的聯邦資助,薩克森州亦提供約1400萬歐元的共同資助
西門子展示AI機器人技術 加速數位化未來工廠 (2025.03.06)
西門子於今年的Logimat展會上,針對廠內物流產業展示其在工業自動化與數位化方面的最新發展。其中,Simatic Robot Pick AI Pro,一款用於開發AI輔助揀選機器人的工業視覺AI,是本次展會的重點
賓士成功研發固態電池原型車 續航有望突破千公里 (2025.03.06)
德國賓士(Mercedes-Benz)汽車宣布,已成功開發出一款固態電池原型車,這項突破性技術有望徹底改變電動車的續航里程與性能。賓士AMG高性能動力部門(HPP)與賓士電池系統能力中心工程師攜手合作,打造出這套創新的電池系統,預計將為電動車領域帶來顯著進展
德國航太中心開發彈塑性控制技術 提升人機協作安全性 (2025.03.05)
根據《軍事與航太電子》報導指出,德國航太中心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彈塑性控制方法,使機器人能夠在受到外力影響時產生形變,並且不會彈回原始位置,模擬了人類在團隊合作中的靈活性
奇景光電、塔塔電子與力積電簽署備忘錄 共同拓展印度市場 (2025.03.05)
奇景光電今日宣布,與塔塔電子(Tata Electronics)以及力積電簽署合作備忘錄,共同拓展印度的顯示器及超低功耗AI感測產品與技術生態系。 塔塔電子、奇景光電及力積電將利用各自的優勢
科學家成功開發晶圓級單晶二維半導體合成法 (2025.03.05)
科學期刊《自然》日前發表了一篇新的半導體製程技術,科學家成功開發「下延」(hypotaxy)技術,可在任何基板上直接生長晶圓級單晶二維半導體,解決傳統合成方法的限制
imec採用High-NA EUV單次圖形化 展示20奈米金屬導線電性良率 (2025.03.04)
日前舉行的國際光電工程學會(SPIE)先進微影成形技術會議(Advanced Lithography and Patterning Conference)上,比利時微電子研究中心(imec)展示首次在20奈米間距金屬導線結構上取得的電性測試(electrical test)結果,這些結構經過高數值孔徑極紫外光(high-NA EUV)的單次曝光之後完成圖形化
中國計劃全國推廣RISC-V晶片 加速擺脫對美技術依賴 (2025.03.04)
根據路透社消息,中國正準備推出一項全國性政策,鼓勵國內廣泛採用開源的RISC-V晶片技術,以加速減少對美國為首的西方半導體技術的依賴。 報導指出,這項政策方針可能會於本月發布,並由中國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工業和信息化部、科學技術部以及國家知識產權局聯合起草
NASA以紅外輻射光譜儀實測加州野火 提升野火行為精準度 (2025.03.03)
近期加州野火帶來了龐大的災害,NASA科學家與工程師為深入了解野火行為,以「小型野火紅外輻射光譜追蹤儀(c-FIRST)」的NASA B200國王航空飛機,飛越太平洋帕利塞德和阿爾塔迪納的野火區域,近即時觀測野火影響
石墨炔新碳結構 有望顛覆矽晶片技術 (2025.03.02)
在最新的一項研究中,研發出一種特殊的石墨炔轉化結構,這種轉化完全消除了石墨炔中所有的二配位乙炔碳,但保留了其層狀結構。轉化還改變了材料的能帶隙。這一發現可能為未來製造全碳電子晶片的技術鋪平道路,實現目前矽技術無法達到的性能
美大學研究突破:廢棄物變身「空氣取水」黑科技 (2025.03.02)
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的研究團隊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將日常廢棄物轉化為一種能從空氣中直接提取淨水的創新技術。該團隊利用多種有機材料,開發出「分子功能化生物質水凝膠」,僅需溫和加熱,就能從空氣中提取飲用水,每公斤材料每日產水近16公升,約為傳統集水技術的三倍

  十大熱門新聞
1 元太聯手奇景 推出新一代彩色電子紙時序控制晶片
2 調查:五大廠掌控車用半導體市場半壁江山
3 超高亮度Micro-LED突破綠光瓶頸 開啟顯示技術新紀元
4 NVIDIA發表新AI工具 助力機器人學習和人形機器人開發
5 深化印台半導體產業合作 印度加速佈局半導體聚落
6 科學家成功開發晶圓級單晶二維半導體合成法
7 [SEMICON] 經濟部發表MOSAIC 3D AI晶片 劍指HBM市場
8 微軟啟動「AI+ Taiwan」計畫 在台資料中心正式啟用
9 用生成式AI教機器狗跑酷 讓機器人表現更上一層樓
10 專訪Astera Labs:Fabric Switch晶片、UALink與PCIe 6

AD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5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地址:台北市中山北路三段29號11樓 / 電話 (02)2585-5526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