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 典故 |
第一顆電晶體(Transistor)的由來
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貝爾實驗室開始一項研究計畫,目標是研發出一種體積更小、功能更強大、更快速且可靠的裝置來取代真空管。1947年12月23日,由貝爾實驗室研發的電晶體取代了真空管,優點是體積更小、更可靠、且成本低廉,不僅孕育了今日遍及全球的電子半導體產業,同時也促成電訊電腦業、醫學、太空探測等領域產生戲劇性的改變。
|
|
 |
[評析]不做永遠的代工 MIT的覺醒 (2013.01.29) 回顧台灣的工業發展史,代工為台灣建立「代工王國」的美名,然特定產業的毛利總是會因為成熟而逐漸遭到壓縮,出現「微利化」現象,因此部分為過去代工導向者,亦逐漸成立自身品牌 |
 |
3D列印催生社群化製造革命 (2013.01.24) "我沒錢?但我有腦!"或許在過去無法有所發揮,但社群化製造,將有可能幫您完成夢想。
《經濟學人》雜誌指出,現今產業鏈已逐漸走入第三次工業革命,製造邁向數位化,也就是"3D列印服務(3D Printing Service) ",把產品原型印(製造)出來,其影響範圍預估將會超出製造產業 |
 |
IEK:垂直整合搶軟性AMOLED商機 (2013.01.22) 在日前舉辦的「聚焦CES2013暨ICT十大關鍵議題研討會」上,IEK大膽預估全球軟性顯示器市場至2020年,產值將超越368億美元,其輕薄、柔軟可摺之特點,是打破現行以平面造型之顯示器設計之侷限,將開啟新興世代,引爆商機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