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AIx機器人--從AMR、機器狗到人形機器人--賦能百工百業 (2025.07.25) 在智慧化浪潮席捲全球的今日,機器人技術正快速進化,從自主移動機器人(AMR)、靈活敏捷的機器狗,到具備人形結構與AI能力的人形機器人,不僅改變了產業的樣貌,更重新定義了人機協作的可能性 |
 |
AWS打造AI Agent整合開發環境 Kiro協助原型設計生產部署 (2025.07.17) 因應Agentic AI崛起,AWS近日也宣布新推出專為AI Agent打造的整合式開發環境(Agentic IDE)Kiro預覽版本,不僅擅長氛圍程式設計(vibe coding),可簡化開發體驗。更重要的是具備將原型推進到真正可上線系統的落地能力 |
 |
調查:六成民眾對居家用電安全存在迷思 老舊配電設備潛藏火災風險 (2025.07.17) 根據中華消防協會與施耐德電機共同發表的「全台居家用電安全認知調查」顯示,多數民眾對居家用電存在嚴重認知落差,其中六成民眾誤認為「不跳電就代表安全」,更有超過半數家庭從未檢修或更換配電設備,潛藏重大安全風險 |
 |
宏碁智醫與富士通攜手開發AI步態辨識技術 助力失智與帕金森症早期偵測 (2025.07.17) 因應高齡化社會帶來的醫療挑戰,宏碁智醫與日本富士通株式會社(Fujitsu Limited)近期簽署合作協議,將共同開發AI步態異常風險評估技術解決方案「aiGait 」powered by UvanceAI全新解決方案,結合高精度「AI骨架辨識技術」分析與臨床應用經驗,進而協助醫療專業人員瞄準失智症與帕金森氏症等神經退化性疾病的早期預測與提升介入效率 |
 |
國科會秀晶創台灣與災害防救韌性成果 明年度科技預算破千億 (2025.07.16) 受到這段時間天災(颱風)、人禍(對等關稅)衝擊台灣,導致國科會今(16)日召開第16次委員會議,便優先提報3項議案,包括:晶片驅動台灣產業創新方案、災害防救韌性科技方案等階段性成果,以及2026年政府科技預算的先期規劃 |
 |
聯和索沃自動化噴漆機器人進駐賓士 提升維修效率 (2025.07.16) 中國聯和索沃國際集團近日交付一台新一代自動化精準視覺噴漆機器人,給Mercedes-Benz (賓士) 亞洲最大車身與噴漆中心,以實現更環保高效的汽車漆裝流程。
這台機器人配備聯和索沃自主開發的3D視覺識別系統,與AI動態路徑規劃技術,能自動掃描車身並最佳化噴漆作業,實現毫米級精準度 |
 |
醫衛攜手開發智慧手部衛生監測系統 整合自動化偵測與雲端運算力 (2025.07.16) 在提升醫療品質與防範醫療照護相關感染(HAI)方面,國衛院與部立桃園醫院日前聯合開發出一套以物聯網(IoT)為核心的「手部衛生行為監測系統」,運用多種無線感測技術,有效克服人工監控的侷限,為醫療機構邁向智慧照護與院內感染控制突破具體的技術 |
 |
美越關稅調整揭示新風向 資策會建議台商多面向規劃與準備 (2025.07.15) 在美國總統川普TACO策略下歹戲拖棚的對等關稅稅率,如今總算陸續出爐,若無意外將延至8月開徵。資策會也在今(15)日參與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舉辦「美越貿易變局下台廠因應之道」論壇時建議台廠,可就中長期供應鏈韌性、法規符合與成本控制等多面向進行規畫與準備,以因應未來更為動盪的全球環境 |
 |
英國能源轉型邁大步 EnergyPathways與Hazer聯手打造氫能設施 (2025.07.15) 英國能源轉型公司EnergyPathways近日宣布與澳洲Hazer公司簽署MOU,將攜手開發一座尖端潔淨氫能設施。這項策略合作不僅將拓展EnergyPathways旗下的MESH整合能源儲存計畫,更將引進Hazer獨家研發的氫氣生產技術,該技術已透過與美國科技巨擘KBR的聯盟獲得全球授權 |
 |
潛伏14年後獨立!英特爾3D視覺猛將RealSense正式分拆 (2025.07.13) 在英特爾(Intel)內部發展14年後,其3D深度感知技術部門RealSense正式分拆獨立,並成功完成由英特爾投資(Intel Capital)領投的5000萬美元A輪募資。
RealSense的核心技術是透過立體視覺成像與紅外線,賦予機器人、無人機及自駕車等設備精準的3D環境感知能力,助其在真實世界中規劃與執行任務 |
 |
雷射鑽磨改質助半導體革命 (2025.07.11) 迎接現今生成式AI驅動半導體產業變局,台灣該如何在護國神山的基礎上,強化次世代功率半導體和面板級先進封裝的供應鏈韌性與生態系尤為關鍵。 |
 |
打造6G次世代通訊產業鏈 行政院6年270億元布局商用化 (2025.07.10) 為迎合全球6G及寬頻衛星通訊趨勢,行政院會今(10)日宣佈通過6年270億元的「次世代通訊科技發展方案」,除了將盤點台灣法規,把握契機為次世代通訊產業提前布局,具有國際決策競爭力;也預計在掌握低軌衛星通訊主權情況下,目標將於2030年引進3家國際衛星的星系落地 |
 |
台灣工具機聚落如何轉型生態系以求生? (2025.07.10) 經歷2024年生成式AI蓬勃發展,台灣除了有機會搭上NVIDIA供應鏈列車的半導體、資通訊零組件代工龍頭大廠的表現亮眼... |
 |
台灣PCB產業資本支出趨審慎 聚焦AI應用與東南亞布局 (2025.07.09) 在全球電子景氣回穩與AI應用需求強勁帶動下,根據台灣電路板協會(TPCA)與工研院產科國際所今(9)日首次發布其調查台灣PCB產業的資本支出趨勢中顯示,雖然面臨連3年收斂的趨勢,但產值與營運表現持續攀升,顯示產業從高投資轉向高附加價值發展,產業結構正穩健轉型 |
 |
Tesla傳暫停生產Optimus TrendForce估對供應鏈影響有限 (2025.07.08) 近期中國大陸供應鏈傳出因靈巧手承載力不足,導致Tesla將暫停生產人型機器人Optimus的消息。依TrendForce今(8)日分析,Tesla目前主要面臨產品續航不足和軟硬整合的挑戰,即便能藉由AI優化運動規劃與能耗,以改進續航問題 |
 |
Anritsu 安立知推出 Dual-SIM 裝置緊急通話連線測試功能 全面支援日本電信業者雙卡裝置 (2025.07.07) Anritsu安立知宣布,其 5G NR 行動裝置測試平台 ME7834NR 現已支援「雙 SIM 卡」(Dual-SIM) 功能的互通性測試,並符合行動裝置技術標準合規認證 (Technical Standard Conformity Certification) 所需規範 |
 |
台達能源與欣銓科技合作小水力轉供 助半導體大廠布局多元再生能源 (2025.07.07) 台達的再生能源售電業子公司─台達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台達能源)7月1日宣佈,與半導體測試大廠欣銓科技合作小水力再生能源採購,助力產業能源轉型。台達能源預計八年期間,每年提供約100萬度綠電轉供,來自全台首座由地方政府主導開發的食水嵙溪小水力發電廠 |
 |
經部召開製造部門減碳溝通會議 凝聚淨零社會共識 (2025.07.06) 為持續精進深度節能理念,由經濟部近日舉辦「製造部門減碳旗艦行動計畫社會溝通會議」,便邀集產業公協會、非政府組織(NGO)、專家學者、政府機構等利害關係人參與 |
 |
Google重押核融合 資料中心用電量翻倍引關注 (2025.07.06) 根據MIT Tech Review的報導,Google日前發布兩項與能源相關的重大消息,不僅揭示該公司在潔淨能源領域的布局,也同時突顯了在人工智慧時代下,其資料中心能源消耗飆升所面臨的挑戰 |
 |
臺灣加速AI產業化 國科會展出智慧系統整合平臺成果 (2025.07.06) 臺灣正積極推動「人工智慧島」願景,國科會與經濟部合作打造的「臺灣智慧系統整合製造平臺」4日於沙崙舉辦成果發表會,聚焦展示超過40項AI創新技術與應用,具體呈現AI技術如何融入市民生活及帶動產業轉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