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烏克蘭新創公司運用AI無人機影像技術 打造精準2D/3D地形圖 (2025.05.18) 烏克蘭公司Farsight Vision運用人工智慧與無人機技術,成功開發出一套能將無人機影像資料轉換為高精度2D及3D地形圖的系統。
Farsight Vision的核心技術在於利用AI演算法自動化處理無人機所拍攝的照片與影片數據 |
 |
南臺科大攜手工研院開發AI羽球教練系統獲CES 2025國際雙料大獎 (2025.05.12) 南臺科技大學與工業技術研究院光電所聯手開發的創新科技「AI羽球教練」系統,在2025年美國消費性電子展(CES 2025)從眾多創新產品中脫穎而出,獲得主辦單位CTA官方媒體《TWICE》頒發的「精選大獎」(TWICE Picks Award)及「年度最具影響力技術」殊榮,展現台灣在人工智慧與智慧運動領域的強勁實力 |
 |
CNC數控推進磨削技術應用升級 打造人型機器人關鍵零組件 (2025.05.07) 迎合現今全球人型機器人市場正透過技術進步和市場需求推動其發展,與之相關的機構、零組件供應鏈,以及上游加工設備、工藝等挑戰,隨之應運而生。 |
 |
創新3D緩衝記憶體 助力AI與機器學習 (2025.05.06) imec的研究顯示,包含氧化銦鎵鋅(IGZO)傳導通道的3D整合式電荷耦合元件(CCD)記憶體是絕佳的潛力元件。 |
 |
遠傳以資通訊技術助力華南銀行打造IT監控戰情中心 (2025.04.22) 電信業與金融業結合專業實力為數位轉型與創新金融科技奠基,華南銀行歷時5年打造的土城資訊大樓於今年1月正式啟用,而遠傳電信以資通訊核心技術協助華南銀行打造IT監控戰情室,透過客製化與可視化的儀表板和即時告警功能,進而掌握各項系統運行狀況,助力華南銀行提升資訊系統營運效能與維持穩定性 |
 |
SEMI矽光子聯盟啟動3大SIGs 搶攻2030年78億美元市場 (2025.04.13) 由於人工智慧(AI)等新興科技的快速發展,矽光子技術已成為推動產業升級的關鍵動能。SEMI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旗下矽光子產業聯盟(SEMI SiPhIA)近日也舉辦「矽光子前瞻論壇:SEMI矽光子產業聯盟SIGs啟動與技術交流」 |
 |
高能效馬達加速普及 引進智慧優化流程 (2025.04.08) 受到近年來的節能減碳、高效製造等趨勢發展驅動下,該如何製造出更高能效的馬達,已成為這波製造業投資汰換設備,並希望能最快獲得報酬的選項;包括上游馬達大廠也開始導入智慧自動優化流程、電動運具,期望能加速普及應用 |
 |
[TIMTOS 2025] 台灣力盟Flexium Pro控制器 磨削軟硬體一站構足 (2025.03.08) 面對現今電動車、機器人等精密零組件的磨削需求,台灣力盟公司在今年TIMTOS引進NUM新款CNC系統FlexiumPro,除了延續該品牌可擴充、高品質的硬體特色,讓客戶確保了高可靠度和長期投資效益;同時整合軟硬體,為客戶轉型開發、調試和加值服務提供了新工具 |
 |
2奈米製程競爭 台積電穩步向前或芒刺在背? (2025.03.03) 在半導體製程技術的競賽中,2奈米製程成為各大廠商爭奪的下一個重要里程碑。台積電(TSMC)正在積極研發2奈米製程,於2024年開始試產,並計畫於2025年實現量產。台積電將在2奈米節點引入GAA(環繞柵極)奈米片晶體管技術,這是從傳統的FinFET轉向新一代晶體管架構的重大轉變 |
 |
Microchip推出具先進圖形與連接功能SAMA7D65系列微處理器SiP/SoC解決方案 (2025.02.28) 嵌入式開發者正面臨設計緊湊、高效能且低功耗系統的挑戰。隨?應用對先進圖形與連接功能的需求日益增長,提供從SoC(系統單晶片)到SiP(系統級封裝)及SOM(系統級模組)的多樣化解決方案,將顯著簡化開發流程並加速產品上市 |
 |
休士頓大學研發3D X光技術 精準醫療影像獲突破 (2025.02.26) 美國休士頓大學研究人員開發一種 3D X光的新技術,有望徹底改變醫療影像,為傳統診斷方法提供更快、更精確且更具成本效益的替代方案。
多年來,醫生一直依賴傳統的 2D X 光來診斷常見的骨折,但微小的斷裂或軟組織損傷(如癌症)往往無法被偵測到 |
 |
3D DRAM新突破!國研院聯手旺宏提升AI晶片效能 (2025.02.26) 國研院半導體中心與旺宏電子合作,成功開發「新型高密度、高頻寬3D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3D DRAM)」,此技術突破傳統2D記憶體限制,採用3D堆疊技術,大幅提升記憶體密度與效能,且具備低功耗、高耐用度優勢,有助於提升AI晶片效能 |
 |
突破散熱瓶頸 3D適應性熱管技術問世 (2025.02.24) 「自然(Nature)」網站發表了一項新的散熱技術,研究者開發出3D適應性熱管(AHP),利用相變原理,結合客製化設計與3D列印技術,打造能適應任意形狀的散熱系統。
由於電子設備持續朝小型化發展,晶片電路製程日益精細,設備設計也更加緊湊 |
 |
「虛擬 X 光」端詳地底構成 量子重力感測器革新礦產探勘 (2025.02.18) 礦產公司Rio Tinto Exploration (RTX)與科技新創公司Atomionics合作,首次在礦產探勘中測試量子重力感測器。Atomionics表示,這款名為 Gravio的可攜式感測器安裝在移動的車輛上時,可以像「虛擬 X 光」一樣繪製地下資源圖,使探勘速度提高10倍,精度也更高,而且無需挖掘 |
 |
光場顯示:徹底解決AR/VR的視覺疲勞 (2025.02.13) 本次講座以「光場顯示技術」為主題,邀請到台灣大學電機系與電信工程學研究所特聘教授陳宏銘,深入淺出地介紹光場顯示技術的原理、應用和未來展望。 |
 |
Intel Foundry使用減材釕 提升電晶體容量達25% (2024.12.24) 英特爾晶圓代工(Intel Foundry)在2024年IEEE國際電子元件會議(IEDM)上公佈了新的突破。包括展示了有助於改善晶片內互連的新材料,透過使用減材釕(subtractive Ruthenium)提升電晶體容量達25% |
 |
CEA-Leti首次展示22奈米FD-SOI節點 重新定位鐵電記憶體 (2024.12.11) CEA-Leti工程師在IEDM論壇中首次展示了基於鉿鋯鐵電材料的可擴展電容平台,並將其整合到22奈米FD-SOI技術節點的後端製程(BEOL)中。這項突破性的成果代表了鐵電記憶體技術的重大進展,顯著提升了嵌入式應用程式的可擴展性,並將鐵電RAM (FeRAM)定位為先進節點的競爭性記憶體解決方案 |
 |
半導體業界持續革命性創新 有助於實現兆級電晶體時代微縮需求 (2024.12.09) 隨著人工智慧(AI)應用迅速崛起,從生成式AI到自動駕駛和邊緣運算,對半導體晶片的需求也隨之激增。這些應用要求更高效能、更低功耗以及更高的設計靈活性。尤其在2030年實現單晶片容納1兆個電晶體的目標下,半導體產業面臨著重大挑戰:電晶體和晶片內互連的持續微縮、材料創新以突破傳統設計的限制,以及先進封裝技術的提升 |
 |
解鎖醫療新未來 積層製造與客製化醫材 (2024.11.25) 基於COVID-19疫情期間,造就跨國供應鏈中斷與瓶頸,促進生技醫材等客製化快速量產需求;又有這一波國際淨零碳排浪潮,讓積層製造技術煥發新商機,台灣則由工研院南分院打造應用場域,攜手醫療與製造產業推動低碳智慧製造雙軸轉型 |
 |
調查:社群平台有顯著世代差距 35歲以上為FB重點用戶 (2024.11.10)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發布臺灣社群平台與通訊軟體用戶行為調查,針對前五大常用社群平台,多數網友最常使用Facebook(70%),其次依序為YouTube(53%)、Instagram(34%)、PTT(11%)與Dcard(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