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相關物件共 27
氫能技術下一步棋 (2025.05.07)
隨著國際對氫能的關注升高,全球已進入加速能源布局階段,台灣若能善用自身優勢,串聯產學研能量,積極參與國際合作,那麼氫能技術的下一步棋,不僅是能源的革新,更是產業轉型的重要契機
金屬中心攜手產業打造台灣氫能產業鏈 推動工業應用落地 (2025.05.02)
全球邁向淨零碳排的浪潮,氫能技術已成為各國爭相投入的新能源重點。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積極投入氫能高壓輸儲與工業燃燒應用等關鍵技術研發,以期建立自主氫能產業鏈,強化國內產業競爭力
德國挹注氫能技術發展 1.54億歐元助氫能創新中心 (2025.03.09)
德國聯邦數位與運輸部(BMDV)持續加碼氫能技術,大力支持去中心化氫能創新與技術中心(ITZ-H2)的發展,頒發總計1.54億歐元的資助通知。其中,開姆尼茨地區獲得約8400萬歐元的聯邦資助,薩克森州亦提供約1400萬歐元的共同資助
臺法攜手共建氫能產業鏈 金屬中心與Cetim簽署合作備忘錄 (2025.03.05)
為加速推動臺灣氫能應用產業鏈建構,金屬中心於近日參與法國巴黎全球最大複合材料展JEC World,並與法國機械工業技術中心(Cetim)正式簽署合作備忘錄(MOU)。歐洲知名的工業研究機構Cetim為歐洲氫能產業的重要參與者,Cetim 投資2,500萬歐元推動HyMEET專案,專注於氫能生產、儲存、運輸與應用技術的開發,並設立氫能設備檢測中心
工業自動化助攻創新能源 加速氫能應用落地 (2025.02.11)
基於現今新能源市場競爭越來越劇烈,氫豐綠能今(11)日也宣布旗下氫能創新技術,已獲得羅昇企業投資,將結合後者在工業自動化跟能源領域上的深厚經驗,形成強大的互補優勢,擴大在氫能領域布局,並降低企業能源轉型的成本和風險,加速氫能的商業化應用
多功機器人協作再進化 (2025.02.11)
橫跨2024年初從NVIDIA執行長黃仁勳頻繁登台、年底由台積電董座魏哲家發言,以及2025年CES首度發表Cosmos模型以來,這波人形機器人熱潮方興未艾。台灣除了追逐供應鏈商機,也不能忽略多功應用與工業5.0「以人為本」的關聯性
以模擬工具提高氫生產燃料電池使用率 (2024.11.25)
本文著重於探討透過模擬工具如何為能源產業強化在整個價值鏈中的生產能力,以及因應使用率挑戰。
金屬中心串聯國際 推動氫能輸儲管線模組化技術 (2024.11.11)
隨著全球各國際在能源轉型時相繼投入氫能應用與技術發展,面臨氫氣輸儲的挑戰,顯現氫能輸儲管線模組化趨向重要。金屬中心自2023年聚焦發展氫能燃燒工業應用與高壓輸儲技術,今年更進一步串聯相關業者合作發展氫輸儲管線模組化技術,也透過跨國合作加速氫能產業鏈形成
金屬中心與Powertech Labs簽署MOU 推動氫能工業 (2024.08.26)
面對2050淨零挑戰,為推動台灣氫能產業發展,建立完整的氫能產業工業應用安全與檢測分析技術能量,金屬中心與加拿大第一氫能輸儲產品研發製造與測試商Powertech Labs Inc
工研院投入氫氣計量監測技術 打造氫能安全創新平台 (2024.03.25)
如今氫能發展雖然已是各國顯學,但在處理和運輸上如何確保安全也很重要。工研院今(25)日發表投入研發的「氫氣計量與洩漏監測技術」,則利用最新的氫致變色薄膜,結合人工智慧(AI)影像辨識及精準數據分析,強調即使微量的氫氣飄過都能補捉得到,進而打造用氫安全防護網
經部攜手奇美開發固碳PC技術 淨零城市展14項創新科技 (2024.03.20)
經濟部產業技術司前瞻淨零館近日於2050淨零城市展中開幕,集結工研院、金屬中心、紡織所、鞋技中心研發能量,聚焦碳捕捉、紡織循環、電動車3大主題創新科技,其中「二氧化碳捕獲及再利用技術」已聯結PC塑料生產大廠奇美實業,共同打造新一代固碳PC生產技術,預期商業化後每年可減碳17.85萬噸,帶動淨零轉型新商機
金屬中心、元翎精密、日本HyTReC結盟開發儲氫元件 投入搶氫商機 (2024.02.23)
在淨零排碳的全球趨勢之下,氫能相關應用發展受到重視,台日攜手投入搶氫商機,金屬中心、元翎精密與日本氫氣能源產品研究試驗中心(HyTReC)技術合作,近日舉行「台日氫能應用開發合作簽約儀式」
金屬中心串聯氫能供應鏈 共同推動應用示範場域成立 (2023.11.27)
因應淨零減碳、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趨勢,「低碳轉型」已成為各國產業積極達成的指標,金屬中心為協助氫能產業提升整體成效,於傳統產業創新加值園區舉辦「氫能高壓儲輸與工業燃燒技術研討會」
產用氫能追求慎始善終 (2023.11.22)
為了加速迎接在2050年淨零碳排的終極目標,「氫」已儼然成終極潔淨能源之一。既可直接導入終端,協助工業、運輸載具脫碳;同時推進發電及碳捕捉技術發展,於起始端產出灰、綠、藍氫,並通過液/固態等載體儲存輸送,以逐步完整實現氫經濟
金屬中心與中油簽署合作備忘錄 推動氫能工業應用安全 (2023.11.22)
為推動台灣氫能產業發展,工業應用安全維護是其中的重要議題,金屬中心與台灣中油於今(22)日在高雄展覽館TASS2023亞洲永續供應+循環經濟會展開幕式活動舉辦的「氫能高壓輸儲安全檢測技術合作備忘錄」簽署儀式活動,雙方簽署合作備忘錄,共同推動氫能輸儲安全檢測技術發展,為台灣氫能工業應用安全發展奠基
台灣氫谷動起來 (2023.11.21)
2050淨零趨勢造就另一種「淘金潮(Gold Rush)」,有別於19世紀的加州淘金熱或20世紀初的黑金(石油)熱,21世紀全球淘金熱的主角是「綠金」—綠色能源。
天時地利兼具 台灣發展氫能源正是時候 (2023.11.21)
本次的【東西講座】特別邀請中央大學機械系副教授陳震宇博士擔任講者,他同時也是台灣氫能與燃料電池學會的理事,深入解析剖析「為什麼我們需要發展氫能源?」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氫』」淺談夢幻燃料如何成真? (2023.11.17)
迎接國際淨零碳排的浪潮之下,為了遮掩太陽能、風力等再生能源的不穩定天性,「氫」能已儼然成為最後一面遮羞布。截至2023年9月,全球已有42國及地區發布國家等級氫能策略,並陸續發表相關法規與不同潔淨程度的認定標準
聯華林德在台取得ISO國際氫能認證 支援氫能移動與能源發電 (2023.10.18)
台灣工業氣體廠商聯華林德,於「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以「氫能驅動.低碳經濟」主軸,展現在氫能運輸、混氫發電、工業應用等布局,提出包含符合氫燃料產品與加氫站建置能力的ISO國際最高標準
博世開始量產燃料電池模組 估2030年氫能貢獻營收50億歐元 (2023.07.15)
當氫能經濟已被擴充導入交通移動領域發展以來,博世集團(Bosch)身為全球領先的技術和服務供應商,兼備汽車產業長才與完整氫能價值鏈營運能力,無疑更不可或缺。旗下位於斯圖加特費爾巴哈(Feuerbach)的工廠


     [1]  2   [下一頁]

  十大熱門新聞
1 新唐科技全新18 瓦 D 類音頻放大器具有降噪功能和低功耗
2 ROHM推出高功率密度新型SiC模組 助力車載充電器OBC實現小型化
3 首款採用 DO-214AB 緊湊型封裝的 2kA 保護晶閘管
4 KSC XA輕觸開關提供聲音柔和的輕觸回饋,增強用戶體驗
5 Microchip推出面向邊緣人工智慧應用的新型高密度電源模組MCPF1412
6 Microchip發佈PIC16F17576 微控制器系列,簡化類比感測器設計
7 ROHM推出支援負電壓和高電壓的高精度電流檢測放大器
8 Bourns IsoMOV 混合保護器榮獲 IEC 61051-2 符合性認證, 並列入 UL 1449 認證名單
9 適用于高頻功率應用的 IXD2012NTR 高壓側和低壓側柵極驅動器

AD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5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地址:台北市中山北路三段29號11樓 / 電話 (02)2585-5526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