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MOTO展示電子紋身與電子藥丸 (2013.06.25) 雖然行動裝置與人類的生活密不可分,但隨著採用的螢幕尺寸越來越大,也造成使用者攜帶不易的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不少知名廠商紛紛加入開發穿戴式裝置的行列,但這些穿戴式裝置多半是以眼鏡或是手錶、手環的形式配戴在人類身上 |
 |
遠端病患監測系統 - ZephyrLIFE (2013.06.23) 根據研究分析,持續監控病患生命徵象,有可能提升病患安全、節省成本並提高效率,也能減少回院次數。在某些狀況下,對病患的早期偵測很可能扭轉一場醫療危機。因此,在Gartner推薦的「2013年可穿戴式健康與保健電子產品卓越廠商」中,特別挑選了Zephyr Technology這家遠端體能狀況監測(physical status monitoring, PSM)解決方案供應商 |
 |
面對中國 台灣醫材未來在哪裡? (2013.06.21) 在各種行動裝置已經融入人們生活之後,消費者已習慣行動裝置所帶來的便利性,並將這樣的特點帶入其他電子產業中,包括醫療設備。隨著醫療觀念逐漸改變,由過去只能到醫院檢查的看病方式轉為家庭化、個人化的保健照護,越來越多醫療設備開始轉向可攜式,小型化更成為設計關鍵,家用便攜的醫療設備發展更為迅速 |
 |
跨領域結合 台灣高階醫材找機會 (2013.06.21) 當行動裝置已經融入人們生活後,消費者已習慣行動裝置所帶來的便利性,這樣的特性不只在消費性電子產業中,也帶進醫療設備裡,醫療電子產品的趨勢正往微型化、可攜式、無線連接的方向發展,而資通訊技術在健康照護產業的應用上更是急速的成長中 |
 |
呂學士:台灣醫療電子困境 動作太慢 (2013.06.21) 觀察到身邊許多長輩長期受到慢性疾病所苦,台大電子所所長呂學士教授正研發出釋藥晶片、止痛晶片,藉由將晶片植入人體內,透過讀取電容結構的變化24小時偵測病人的血壓、血糖等健康狀況 |
 |
[白皮書]健身電子裝置設計指南 (2013.06.19) 目前,消費市場出現了一股新趨勢──個人健身裝置。心率監控器、穿戴式健身追蹤器、可分析人體成分的體重計,都只是運動員和健身同好們用來量測和監控其個人化健身鍛煉和日常活動的選項 |
 |
AfterShokz骨傳導耳機 安全暢行街頭 (2013.06.19) 一般的耳機總是要把耳?或耳道覆蓋得愈密愈好,以換得更佳的聲音品質。但這類封閉式的設計,往往也阻擋了街頭其他聲音被聽到,很多意外就是因此發生的。一家紐約的科技公司VoxLinc提出了創新的耳機技術,他們稱其為AfterShokz開放式運動耳機,可讓人在路上使用耳機時更為安全 |
 |
[Computex]預防重於治療 Freescale聚焦居家照護 (2013.06.07) 隨著醫療技術不斷進步,以及衛生保健觀念的的改善,人們死亡主要原因已從傳染病逐漸轉變為非傳染性的慢性疾病,這些慢性疾病大多只能透過藥物控制,沒有辦法治癒,更顯示出醫療遠端監控設備及居家照護的重要性 |
 |
GSMA:mHealth對歐盟影響深遠 (2013.06.05) 美通社倫敦2013年6月5日 GSM 協會 (GSMA) 今天發佈了一份研究報告,證明 mHealth(移動健康)的使用將給歐洲帶來重大的社會經濟影響。研究結果顯示,mHealth 到2017年能為歐盟節約近1000億歐元的醫療開銷,並使國內生產總值 (GDP) 增加930億歐元 |
 |
隨身醫療革命來了 Scanadu把診所裝在口袋裡 (2013.06.01) 隨身醫療裝置Scanadu Scout由於號稱在10秒內就能取得脈博、心跳、心臟電訊號、體溫、心跳變化和血氧飽和濃度等健康參數,自今年初便開始便受到矚目,在募資平台Indiegogo上推出的10萬美元集資計畫至今已募得超出5倍以上的資金,顯見大眾對隨身醫療裝置的興趣濃厚,現在,我們先看看這款隨身裝置的內部設計 |
 |
可溶解電路裝置 啟動醫界革命 (2013.05.31) 2013年5月份,生物電子領域的科學家們在Advanced Materials發表一篇關於可溶解無線控制儲能電路的最新成果-主題是微型設備在完成治療的任務後自動溶解,目前此技術已進行到小白鼠實驗階段,未來可能的應用則包括刺激神經和骨骼生長、協助傷口癒合、遞送藥物與抗生素 |
 |
用你的智慧手機檢測病毒 (2013.05.24) 智慧手機的功能性又向前躍進了一大步。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的科學家們正在開發一種運用iPhone的內建相機和處理能力來檢測毒素、蛋白質、細菌、病毒以及其他分子的底座設備和app |
 |
隨身微型生理監測模組:Valencell (2013.05.22) 所有的個人健康與保健監測器皆需使用配件,Valencell則利用一款多數人已經擁有的智慧型手機,並將應用的複雜程度降至最低。Valencell開發出一種生理監測模組並提供授權 |
 |
mHealth穿戴式電路上身:MC10 (2013.05.21) 可穿戴式電子產品(wearable electronics)與相關應用程式越來越受運動員、健身迷以及養生人士的歡迎。如生物感測器及監測器等可穿戴式電子健康產品,便可直接針對消費者行銷 |
 |
醫療、消費用感測器遭駭風險升高? (2013.05.20) 植入式醫療設備遭駭的風險提高?日前一項針對植入式醫療設備感測器進行的研究顯示,植入式心臟除顫器和起博器非常容易遭到篡改。在人體模擬實驗中,研究人員發現他們可以用無線電頻率的電磁波偽造一個不穩定的心跳 |
 |
Maker Faire:Taipei 2013活動報導 (2013.05.20) 「Makers」一書的作者Chris Anderson在自己的書中提到,「Makers運動」是讓數字世界真正顛覆現實世界的背後助手,是一種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新浪潮,全球將實現全民創造,掀起新一輪工業革命 |
 |
穿戴式保健裝置起飛 功能待進化 (2013.05.07) 智慧手機的銷售量持續節節攀升,不僅造就了行動軟體的盛世,更提昇了智慧手機與隨身穿戴式裝置感測器的廣泛應用,從一開始的為了提昇使用者操作遊戲時的體感體驗,直至個人健康保健相關功能,現在更是跳脫智慧型手機,不同類型的穿戴式保健裝置陸續問世 |
 |
判斷眼球是否缺氧的微型感測器 (2013.05.06) 當視網膜的供氧量不足時,若醫生沒有及時發現並進行補救,患者很可能永久失去視力!美國職棒選手Kirby Puckett曾是世界大賽冠軍隊伍的球員,在1996年他的右眼因視網膜靜脈阻塞被確診為青光眼,不幸失去了右眼視力,也因此被迫結束棒球生涯 |
 |
[WOW]個人隨身智慧溫度計 (2013.05.06) 溫度計對於一般家庭來說可說是家中必備的醫療保健用品,舉凡家族成員身體若有感冒症狀,即可隨時透過溫度計來即時掌控身體溫度變化,以便確認體溫是否超出標準值 |
 |
電子/生物整合突破 3D列印電子耳 (2013.05.03) 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 University)的科學家們運用現有的列印工具,開發出了可聽見遠超出人類可聽範圍之無線電頻率的電子耳。研究人員希望找出一種能更有效將電子與組織整合的方法,因此,科學家們運用3D列印細胞和奈米粒子,並透過細胞培養結合小型線圈天線和軟骨,創造出了「仿生耳」(bionic ea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