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CTIMES / 工控自動化
科技
典故
簡介幾個重要的Bus規格標準

總的來說,一系列與時俱進的Bus規格標準,便是不斷提升在電腦主機與周邊設備之間,資料傳輸速度、容量與品質的應用過程。下面我們就簡介幾個重要的匯流排應用規格標準。
為什麼電源設計轉用 48V? (2018.02.05)
增強型48V轉換器/穩壓器可實現高效率、低成本和小尺寸/輕量化的優勢。
落實智慧製造 機器視覺整合加速 (2018.02.05)
機器視覺在製造業的應用逐漸加深,在智慧製造化趨勢中,機器視覺與周邊技術的整合速度將會加快,創造出更高價值。
透過離散事件模擬優化汽車生產流程 (2018.01.31)
為了在最大化生產量與產能的同時盡可能降低人力需求與浪費,開發可以利用Simulink與事件模擬模塊組來執行模擬的平台。
台灣電源大廠明緯 隱形冠軍的成功心法 (2018.01.26)
明緯,全球第五大電源供應商,在LED驅動電源上則排名第二,公司業務範圍涵蓋80個國家...
中科打造園區智慧機器人創新自造基地 (2018.01.23)
隨著AI的到來,科技部更有責任領導相關產業迎接這一波挑戰。為了引導產業朝向AI發展,因而設置「園區智慧機器人創新自造基地」,可於實驗場域中進行實證,進一步培育智慧機器人的跨域人才
AI革命啟動 垂直應用將陸續上路 (2018.01.19)
科技部將2017年設定為台灣AI元年,啟動多項計畫,就目前看來,已有多項垂直產業開始嘗試導入AI,2018年開始將會在部分產業看到AI的應用。
擘劃智慧製造未來藍圖 (2018.01.18)
智慧化是製造業的未來趨勢,就目前發展來看,客製化將加速製造系統中軟硬體的整合趨勢,而人機共工則將改變過去製造現場的生產模式,提升整體效率。
飛機之電力電子即時模擬與測試 (2018.01.12)
因應現今的飛機驅動電氣系統的各項要求,藉由模型化基礎設計,可以在開發的早期階段執行即時的馬達驅動硬體與控制軟體的可靠度測試。
人與機器人的高效合作 (2018.01.12)
服務型機器人在研發上最大的挑戰就是智慧感測器技術、安全和可靠的控制和軟體,以及故障安全通訊,讓人與機器人能達成近距離的協同合作。
大井泵浦整合設計製造能量 (2018.01.11)
大井泵浦工業與工具機業者緊密結合,掌握自主開發泵浦、馬達等產品能量,進而分別擴大於工業及住商兩用市場。
博世力士樂導入IO-Link (2018.01.10)
台灣博世力士樂公司則相對提供短中程更簡易、經濟的IO-Link解決方案,以協助台廠加速達成工業4.0的遠程目標。
協磁展望綠色智造商機 (2018.01.10)
相較於歐美日大廠長期掌握上下游材料與重工業基礎,台灣廠商以中小企業為主,往往在高度競爭的國際流體機械市場屈居劣勢。但隨著上世紀在高科技、電子產業全球化分工策略下,始得以脫穎而出
三大技術架構 物流智慧願景 (2018.01.09)
手持式裝置是物流業者相當重要的E化建置,目前市場上 的相關設備種類有3種,包括平板電腦、DIAD、PTS,這3種設備的設計都因對應環境不同而有所差異,業者在選擇時可視本身業特色挑選
大電流轉換器 (2018.01.08)
參數 LTC7150S LTC7130 備註 VIN 範圍 3.1V 至 20V 4.5V 至 20V LTC7150S 可直接從 12V 匯流排、5V 或 3.3V 電源軌獲得功率 VOUT 範圍 0
數位化建築:透明且自主 (2018.01.08)
樓宇科技已成為各公司最重要的價值驅動因子之一,其龐大潛力難以正確估計,背後原因是由於數位化進步飛快,將進一步提升生產力。主要願景逐漸成真:自行調節的建築
電表數據分析的大商機 (2018.01.08)
透過智慧型電表,不僅可以實現使用電量的遠程回報,還可藉由電表本身狀態、健康狀況、和性能的回報,實現電表的診斷功能。
自主打造工業4.0智慧物流 (2018.01.05)
現今電商物流自動化以AGV建構環境地圖、搭配雷達感測器等無軌導引方式來克服定位累積的誤差,而對要求精準對位的智慧工廠環境來說卻仍有不足,業者必須再次提升精準度,方能因應市場需求
打造物流智慧願景 (2018.01.04)
智慧物流既是連接當前OEM供應商和客戶的重要環節,也是構建未來智慧工廠的基石,打造可提升B2C、C2B物流效率、降低全社會物流費用的理想解決方案。
開發以PLC為基礎之車輛控制與管理系統 (2018.01.04)
現代化的鐵路車輛、車廂及其他運輸車輛大都裝配了先進的列車控制與管理系統(TCMS)。由於TCMS安全攸關的特性,軟體必須符合多功能安全標準。
東培跨步邁向製造服務 (2018.01.03)
東培工業逾50年來以TPI軸承享譽國內外市場,2016年更公布其智慧製造服務化的路徑圖,以期創造與客戶、產業三贏的局面。

  十大熱門新聞
1 宜鼎二期研發製造中心正式啟用 以AI為技術核心
2 金屬中心領航全台取得碳足跡認證 協助企業加速淨零轉型
3 [自動化展]宸曜科技以智造先鋒姿態 推動AI賦能自動化轉型
4 台達電子公佈一百一十三年十一月份營收 單月合併營收新台幣366.47億元
5 [自動化展]從EtherCAT到邊緣AI 泓格展現自動化技術實力和創新能力
6 大同智能帛琉光儲設置完工併網 跨出海外關鍵一步
7 [自動化展] The Imaging Source以創新解決方案引領工業視覺革命
8 成大凝聚科研力 研製全台首座岸基式擺臂波浪發電機組
9 葛蘭富與永進機械合作 推動台灣工具機產業永續發展
10 台達代子公司Delta International Holding Limited B.V.公告 發行總額美金525,000,000元

AD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5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地址:台北市中山北路三段29號11樓 / 電話 (02)2585-5526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