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斯凱孚百年運轉永續 (2017.12.29) 除了全球景氣回溫,恐還有以煤及石化燃料來補基載電力缺口所致。未來若想讓全球實現脫碳願景,仍應搭配提升能源效率,才能克竟全功。 |
 |
液壓壓鑄機台的高速控制作業 (2017.12.27) EUROelectronics使用NI CompactRIO與LabVIEW FPGA進行液壓壓鑄機台的高速控制作業。 |
 |
歐洲大國相繼投入離岸風電 (2017.12.21) 在陸域風場飽和的態勢下,歐洲各國開始積極投入離岸風電的發展,包括丹麥、英國、德國的相關政策都已上路,台灣在2016年設立第一座離岸風機,未來也將以此作為綠能發展的重點 |
 |
扮演製造智慧化關鍵 AI將成未來工廠要角 (2017.12.21) 智慧化成為製造業的重要趨勢,A在未來的製造系統中,AI將與工業物聯網整合,扮演重要角色。 |
 |
AI因數據而燃 行業因AI而變 (2017.12.18) 現今的我們並非處於一個人工智慧的神奇大爆炸時代。我們可能還要再花上百年時間,才能把這座高樓建起來。 |
 |
台灣能源政策如何順利執行? (2017.12.15) 透過對於發電與用電量的分布計算,並加計不同再生能源發電特性與發電量的狀況,能夠訂定出最適合的再生能源供電配比。 |
 |
2018年AI脫離技術研究 擴大實際應用層面 (2017.12.14) AI毫無疑問,將會是未來幾年持續發燙的議題。市調單位Gartner預估,到了2020年,30%的企業會將AI列為五大優先投資方向之一。也將會有近30%的新開發項目包含由資料科學家和工程師的聯合工作小組提供的AI元素 |
 |
機器人時代,誰為高科技安全把關? (2017.12.13) 在日常生活之中,智慧機器人正向「家用時代」大步邁進。然而智能,從來不等於安全。機器人時代,誰來為高科技的安全把關? |
 |
未來電源和數據的交融與創新 (2017.12.06) 電子產品的尺寸和外形逐步縮小,其所能實現的功率轉換卻越來越高。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對於功率、智慧化和封裝也提出更多的要求。 |
 |
中小型企業的電力風險規劃與備援策略 (2017.12.01) 對於台灣以中小型企業為主的產業結構來說,做好機房與資料中心的電力備援系統是確保可靠的供電關鍵。 |
 |
達梭助製造業邁向體驗經濟時代 (2017.12.01) 達梭系統日前發表隨之從現實、虛擬到虛擬+現實整合各階段的3DEXPERIENCE Twin平台,並引進AR、AI等工具,加速製造業從數位邁入體驗經濟時代。 |
 |
釐清需求逐步落實 打造台灣工業4.0 (2017.11.28) 西門子近年來不斷強化其製造系統與行銷佈局,新任的台灣西門子軟體工業總經理Tino Hildebrand指出,台灣廠商在導入相關智慧製造架構時,必須先行釐清本身需求,方能逐步落實工業4.0願景 |
 |
BEMS落實建築節能願景 (2017.11.17) 邁入21世紀,智慧化居住空間已成未來趨勢,運用高科技與自動化設備,讓生活變得更舒適方便,不再只是電影中的虛幻情境,而是可以展現在日常生活中的真實場景。 |
 |
打造最佳化智慧交通系統 (2017.11.17) 交通系統逐漸走向智慧化,不過在智慧化之前,高穩定設計仍是先決條件,透過高穩定設計,系統內部的元件方能整合,打造出高效能設備。 |
 |
在嵌入式Linux硬體上執行處理器迴圈模擬 (2017.11.17) 本文介紹一個以Simulink支援的客製目標硬體為基礎的PIL測試工作流程,並示範如何實現一個客製的工具鏈讓編譯及連結變得更容易。 |
 |
低壓配電設備基礎概論 (2017.11.14) 本文將探討低壓配電設備相關基礎概論的定義、零組件、應用與其他詳細相關資訊,這些資訊可以幫助讀者瞭解配電系統的用途與相關設備,並提升專業技術知識。 |
 |
智慧功率模組用於汽車高壓輔助馬達負載應用 (2017.11.09) 整合的智慧功率模組將對汽車功能電子化發揮關鍵作用,促成新一代簡潔、高能效可靠的馬達驅動器,免除內燃機的機械式驅動負荷。 |
 |
台達於2017工博會展智能製造示範線 (2017.11.09) 2017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台達以軟實力「心」智造為主題,展出「智能製造示範線」,由三組機器人組成的工作站,串聯周邊設備、製造執行系統(MES)下單系統、生產設備管理平臺(DIAMMP)等,實現少量多樣,混線生產,為嘉賓私人訂制刻有個人姓名的禮品,全程不到兩分鐘 |
 |
工業乙太網演進的PHY解決方案 (2017.11.09) 高溫的環境、突波電壓、嚴格的低延遲要求與不斷成長的網路速度是工業級乙太網PHY必須解決的關鍵挑戰。 |
 |
模組化儀器主流歸於PXI規格 (2017.11.08) 在打造模組化儀器時,一致性與標準化是必備的兩大要素。隨著時代演進,現今PXI規格已成為模組化儀器的主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