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5 台北國際自動化工業大展 (2025.08.20) 台北國際自動化工業大展陪伴製造產業數十年,匯聚了各領域的專業人士,也成為許多知名廠商參展的首選之地。隨著AI技術日益普及,製造業的升級需求不斷攀升,您也能在展會中發掘提升效能、優化品質、降低成本、促進永續發展的合作夥伴,開拓更多商業機會,共同邁向永續經營 |
 |
AIx機器人--從AMR、機器狗到人形機器人--賦能百工百業 (2025.07.25) 在智慧化浪潮席捲全球的今日,機器人技術正快速進化,從自主移動機器人(AMR)、靈活敏捷的機器狗,到具備人形結構與AI能力的人形機器人,不僅改變了產業的樣貌,更重新定義了人機協作的可能性 |
 |
解鎖新一代3D NAND快閃記憶體的垂直間距微縮 (2025.07.15) 3D NAND快閃記憶體的產品目前配有超過300層堆疊氧化層和字元線層,以滿足位元儲存能力方面的需求。imec正在開發兩項可在不犧牲記憶體運作和可靠度的情況下實現垂直間距微縮的關鍵技術:氣隙整合與電荷捕捉層分離 |
 |
Synopsys以350億美元收購Ansys 最後一哩路獲有條件批准 (2025.07.14) 在Synopsys企圖以350億美元(約新台幣1.02兆)收購Ansys,並獲得美國、歐盟和英國當局合併許可後,代表市場已將中國大陸標記為該交易案的「最後一哩路」障礙。但因為近期在美國取消對中EDA禁令後,今(14)日卻突傳出該交易案已獲得中方有條件同意,將進而鞏固Synopsys在EDA晶片設計軟體領域的主導地位 |
 |
工研院移動式光儲系統馳援 力挺災區前線英雄 (2025.07.14) 受到中颱丹娜絲重創全台近2,500支電線桿,遠超過2015年強颱蘇迪勒創下的近千支斷桿紀錄。工研院也以科技實際應援,在災情期間緊急調度「E-CUBE」移動式光儲系統;並攜手新創公司氫豐馳援氫燃料電池,提供災區民生、醫療、基地台等緊急用電 |
 |
MIT光子處理器可0.5奈秒完成AI運算 效率超越傳統晶片 (2025.07.14) 麻省理工學院(MIT)研究團隊宣布開發出一款革命性的光子處理器,利用光而非電力進行運算,能在不到0.5奈秒內完成AI任務,能源效率遠超傳統電子晶片。這項技術突破發表於《Nature Photonics》期刊,為電信、科學研究及高效AI計算開啟了全新可能性,有望重新定義下一代計算架構 |
 |
Microchip擴充太空專用FPGA產品組合,新一代RT PolarFire裝置通過認證並提供SoC工程樣品 (2025.07.14) 為持續滿足太空系統開發人員不斷演進的需求,Microchip Technology宣布旗下抗輻射(Radiation-Tolerant, RT)PolarFire®技術達成兩項新里程碑:RT PolarFire RTPF500ZT FPGA已通過MIL-STD-883 Class B與QML Class Q認證,同時RT PolarFire系統單晶片(SoC)FPGA也已提供工程樣品 |
 |
Nordic宣佈推出高整合度 nPM1304 電源管理 IC支援小尺寸電池產品 (2025.07.14) Nordic Semiconductor 推出全新 nPM1304 電源管理 IC (PMIC),承襲 nPM1300 的成功元素,適合需要小型電池的空間受限應用。小型電池的能耗預算捉襟見肘,所有功能都必須以盡可能低的功耗運行 |
 |
醫療手術新紀元 美國大學外科機器人完成自主膽囊切除 (2025.07.14)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科研團隊近日宣布一項重大突破,他們研發的外科手術機器人SRT-H,自主完成了膽囊切除手術中最精細的部分,整個過程無需人類操控機械手臂。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研究主持人表示,這套新系統的行為模式不再像僵硬的工業機械手臂,而更像一位能在實時中學習的「住院醫師」 |
 |
安勤新款超薄無風扇系統提供高低處理器配置選項 (2025.07.14) 在智慧工廠與零售數位轉型的趨勢下,整體市場對於邊緣運算設備的需求不僅要求效能提升,更講求空間節省與耐用設計。安勤科技(Aaeon)推出兩款新型超薄無風扇系統—ACS 系列新品 |
 |
不用拆也能看包裹 麻省理工用毫米波讓機器人「透視」紙箱 (2025.07.14) 根據外媒報導,麻省理工學院(MIT)正開發一項新的毫米波(mmWave)技術應用,有望改變倉儲物流的運作流程。這項名為mmNorm的毫米波(mmWave)成像系統,能讓倉庫機器人「透視」密封的紙箱,在不開啟包裝的情況下,精確偵測內部物品的損壞情況並重建其3D模型 |
 |
Helical Fusion完成23億日圓A輪募資 打造全球首座穩態核融合電廠 (2025.07.14) 日本核融合能源新創Helical Fusion公司宣布完成A輪募資,成功募得23億日圓(約1,500萬美元),包含政府補助與貸款在內的總資金達52億日圓,將全面推進其「Helix計畫」,目標是在2030年代建成全球首座穩態、淨功率核融合發電廠「Helix KANATA」 |
 |
GaN FET為人形機器人伺服驅動注入高效能動力 (2025.07.14) 在人形機器人快速演進的浪潮中,伺服驅動系統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為實現如人類般靈活的行動與精準控制,這類機器人往往需整合高達40組以上的伺服馬達與控制模組,遍布頭頸、軀幹、四肢與手部關節 |
 |
西門子導入代理式生成AI 強化半導體及PCB設計軟體 (2025.07.13) 隨著生成式AI逐步滲透百工百業,西門子數位化工業軟體近期也宣布,旗下專為半導體與PCB設計EDA環境打造的AI系統,已具備安全且先進的生成式與代理式AI能力,可實現於整個EDA工作流程中無縫整合 |
 |
法拉利發表2026年式F80超跑 革新動力、空力與電控技術 (2025.07.13) 法拉利近期發表了2026年式F80超級跑車,號稱是這家義大利車廠80年的巔峰之作,該車是一款油電混合超級跑車 (Plug-in Hybrid Supercar),搭載了3.0 升V6雙渦輪增壓引擎,以及三顆電動馬達,其中兩顆在前軸,一顆在後軸,使其擁有非常強大的綜合馬力輸出,但它沒有純電模式 |
 |
潛伏14年後獨立!英特爾3D視覺猛將RealSense正式分拆 (2025.07.13) 在英特爾(Intel)內部發展14年後,其3D深度感知技術部門RealSense正式分拆獨立,並成功完成由英特爾投資(Intel Capital)領投的5000萬美元A輪募資。
RealSense的核心技術是透過立體視覺成像與紅外線,賦予機器人、無人機及自駕車等設備精準的3D環境感知能力,助其在真實世界中規劃與執行任務 |
 |
科技業供應鏈報告:脫鉤是迷思 相依是現實 (2025.07.13) 全球電子協會(Global Electronics Association)日前發布其首份《互聯世界:動盪時代下的全球電子貿易》研究報告,直指當前產業趨勢並非走向「脫鉤」,而是更加複雜的「多元化」 |
 |
即時控制×模組化佈線,泓格科技推出ECAT-2028C精準輸出打造高速、彈性的生產線 (2025.07.11) 零時差同步控制新選擇,滿足多通道類比輸出的極速挑戰
在工業自動化快速升級的趨勢中,設備控制的即時性與同步性已成為生產效率與品質穩定的關鍵,尤其在多軸馬達與伺服控制應用中,對於類比速度或電流輸出的精準控制要求更高 |
 |
日本表後儲能市場持續升溫 邁入實質應用與產業競爭新階段 (2025.07.11) 日本表後儲能市場持續升溫,進入政策紅利推動下的加速成長階段。根據統計,2024 年日本家庭用儲能系統出貨量達 19.4 萬台,顯示在住宅節能需求與綠能政策雙重刺激下,日本家庭儲能需求正穩定擴張,並邁入實質應用與產業競爭的新階段 |
 |
Nvidia成為史上首家市值突破4兆美元的上市公司 (2025.07.11) Nvidia 正式成為全球首家市值突破 4 兆美元 的上市公司。該公司當日收盤股價為 164.10 美元,成功超越所需的 163.93 美元 門檻,市值達 4.004 兆美元。這一里程碑標誌著 Nvidia 正式超越蘋果與微軟,在市值排名上登頂全球科技業之巔 |